上海新闻

申城新模式养奶牛产量高质量优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42

  我国加入WTO后,中外乳品群雄逐鹿。为增强上海乳业的市场竞争力,发挥奶牛种源优势,服务全国。1997年,上海奶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奶牛育种中心和上海第十牧场等十几家单位联合实施了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优质高产生奶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以良种奶牛为龙头,辅以饲养、疾病防治、小环境调控和生产管理等各种技术的综合集成,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形成了规模型、集约化、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模式。
  以上海申星、朝阳等奶牛场为载体,课题组对从美国、加拿大引进的优秀奶牛遗传材料(冷冻精液和冷冻胚胎等)进行消化吸收和推广,不但使上海奶牛年均单产由项目实施前的5951公斤增加到2000年的7460公斤,实现三年增产6290万公斤,增加纯收益70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还向全国推广以北美荷斯坦奶牛为主的优质良种精液48万剂以上,向外推广优质冻精比例从97年的52%提高到2000年的84%,以种为本,大大促进了我国奶牛遗传素质的提高和奶牛生产潜力的持续增长。
  课题组进行了大胆的饲养创新,形成了奶质量以及牛群健康的饲养新模式。通过试行TMR饲养方式,进行奶牛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7111、蛋氨酸锌及超级蛋氨酸锌等多项饲喂试验,不仅使泌乳牛的日单产量同期增加4.8%,还使乳脂率、乳蛋白率分别提高了0.04和0.07个百分点。针对抗生素治疗存在的易出现抗药性和耐药性等诸多不利因素,进行了“激素净化子宫”等一系列试验,并全面实行管道化机械挤奶,使管道挤奶微生物指标的年均达标率超过了96%。
  在提高牛群质量和产奶量的同时,课题组还以技术规范为抓手,修订了《奶牛生产技术要点和规范》,在光明乳业全面实行,并通过培训和发行手册的方式向全国大范围推广。参照国外先进牧业管理技术,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奶牛场管理信息系统,在示范农场中全部联网应用,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现代化的网络管理大大促进了牧业管理水平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课题组还编写了适合现代化管理的“上海DHI标准手册”,在上海市郊区和无锡、山东等地区的奶牛场进行推广应用,为全国DHI的认证和监督提供了依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