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一年一度的爱心全天大放送活动,1月18日又将在上海街头唱响“蓝天下的至爱”,由此集聚的人间真爱,将使冬日的阳光变得更为温暖。而这缕阳光,正随着社会救助政策全员覆盖目标的实现,尽洒上海的困难家庭。
民政部门的统计表明,刚刚过去的2002年是本市困难群体受惠面最大的一年,城镇低保全面实现“应保尽保”。到去年年底,全市城镇低保对象达到43.16万人,比上年增加28%,农村低保人数比上年增加80.5%,协保人员生活困难补助人数比上年增加一倍多,医疗救助人数也从上年的2.72万人次增加到5.72万人次,加上1.54万名实物补助等对象,本市城乡获得经常性救助的对象接近60万人。
上海的社会救助全员覆盖工作,是随着各项救助政策的调整和救助措施的出台而扎实推进的。
据悉,根据“救助帮困向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和病、残人倾斜;就业政策向迫切需要就业的人倾斜;社会压力向有劳动能力而又懒于劳动的人倾斜”的原则,民政系统去年共制定政策性文件31个,有15项重要救助措施顺利实施。去年,本市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80元提高到290元,这是上海第八次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此,全市有更多的困难群众被纳入了社会救助安全网。同时,本市还出台了“救助渐退”、“抵扣标准提高”等一系列政策,显现着明显的救助成效。
为了巩固“一口上下”的运作机制,保证该享受救助的困难家庭一户不漏,近年来本市大部分区县都加强了社会救助机构的建设。随着社会救助计算机管理三级网络的健全,遍布全市的234个救助事务管理所对50多万政府救济对象实行了计算机管理。
随着社会救助工作的全面发展,一个政府负责、民政管理、部门尽责、社会参与、街道(乡镇)实施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已经在本市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