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创天量 突破传统模式下的极限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51

  据市统计局最新统计,2002年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58亿元。当这个过去被认为是无法想象的数字新鲜出炉的时候,一个事实已经凸现:在上海,传统模式下的固定资产投资极限已被突破,因思想解放而带来的效益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迸发出来。
  2002年7月18日,位于汉口路上的爱建信托公司格外热闹。这一天是我国《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出台的第一天,爱建信托同步推出了国内第一只资金信托产品―――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该产品面向社会投资人,每个信托合同的信托金额最低为5万元,爱建信托把筹到的资金全部用于外环隧道项目,而信托人则可获取信托收益。这一创新的融资工具把重大工程的巨额资金需求和广大社会投资人的投资需求有机结合了起来。产品原定推介期为一个月,结果只经过短短7天,5.5亿元资金便全部募集完毕。
  信托产品的热销让人们管窥到上海投融资体制改革正向更深层次迈进。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有关负责人1月16日表示,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投资日益活跃,多元投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据初步统计,2002年非国有经济单位完成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量的比例高达65.1%。“153060”高速公路网络项目90%的社会招商工作已经完成,去年高速公路项目又吸引社会投资约100亿元;外环隧道项目、磁浮项目、新上海国际大厦项目等资金信托产品的成功发售,使个人闲散资金进入投资领域变为现实;委托贷款、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工具也在实践中开始得到运用。如去年10月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推出了市政项目多方委托贷款计划,直接从社会上筹集数亿元资金用于宝山区和青浦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资金进入投资领域的渠道不断畅通。
  社会资金的进入与国有资产存量的盘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去年的一系列大手笔充分表明了政府运用市场之手打通融资瓶颈的创新思路:沪杭高速公路转让部分经营权一举盘活资金32亿元;浦东自来水厂50%股权转让给法国通用水务公司收回资金20亿元;卫生投资公司的成立使社会事业的投资机制也从纯政府行为向市场机制过渡。
  从直接投资中逐渐抽身,政府把重心转向了投资管理和投资环境的营造上:综合交通体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十几项重点专项规划的完成,为社会投资人指明了投资方向;《关于进一步改善上海投资环境的若干意见》等规章的出台,使上海的投资环境更加透明和高效,去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达到105.76亿美元的高点,与此不无关系。
  2158亿元的投资力度,为上海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强身健体”:第三产业投资达到历史最高比重,为66%,显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84亿元,技术改造项目完成423亿元,房地产项目完成720亿元,令上海未来的发展有了坚实基础。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引擎功能进一步强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