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周边地区的一位领导,近日上任伊始,视察属下企业,听完汇报,特别指示“快到上海去”。就当今发展而言,显示了这位领导的远见卓识,揭示了长三角联动发展的“第一选择”,同时也对上海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人家纷纷“快到上海去”,上海怎么办?
海纳百川,近悦远来,全国尤其是长三角的企业家,纷纷云集上海,看中的是上海的“龙头”地位,青睐的是申博成功后上海的无限商机,这是大势所趋。但是上海在诚接八方客商、服务四海宾朋时,也要清醒看到有一个把商务成本降下来的问题,目前上海的投资环境世所公认,然而土地、人力等成本也居高不下,成了一个制约。
要把商务成本降下来,首先是政府部门要厉行行政改革,彻底摈弃衙门作风,尽量减少审批环节。十多年前,江泽民同志任上海市长时,曾经严厉批评过“一个项目要盖200多个章”的衙门作风,那时一家通讯社的报道,做了一个《江泽民拍案怒斥官僚作风》的标题,至今脍炙人口。这些年来,上海的行政改革大有成绩,盖章过多手续繁琐大有改观,但是还不够,还要强化服务意识,真心诚意地为海外、境外、市外来沪企业“端好洗脸水”,才能大大降低人家的商务成本。
要把商务成本降下来,更要靠科技。上海“寸土寸金”的级差地租、“物有所值”的人力成本,要一声号令降下去是有难度的。但上海自有自己的服务优势,那便是强势的科技力量,我们要靠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使科技覆盖率更高,人才更为辈出,为外来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和长远之虑。
人家“赶快去上海”,而“上海怎么办”的命题,实际上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这不仅包括经济竞争力,还有文化竞争力等等,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文化发展、市场秩序、社会安定乃至市民素质,都是构成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要素,所以全国企业的“快到上海去”,对上海人是一个新考验。比如磁浮列车,这一在德国人手里研究了六代的高技术,结果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于是德国媒体就提出了“我们应从中国人身上学些什么”,这种反躬自省的态度,作为面临八方客商云集而来的上海,我们也应当有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