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日前,闸北区出台新一轮民办教育发展规划,并将实施民办学校达标工程。规划指出,在未来数年内,不达标的部分民办中小学,将被淘汰出局。办学条件必须达到二类学校以上标准,且有全区公认的教育品牌的民办学校,才可以保留下来。
近10年来,闸北区民办中小学发展很快,由最初的2所发展到现在的21所,成为该区教育的一支有生力量。民办学校从诞生之日起就必需面向市场,而市场就必须有规则和“裁判”。作为规则的执行者,区教育行政部门既要当好“裁判”,又要发挥服务功能,努力为民办学校解决成长中的“烦恼”,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优胜劣汰是市场的基本法则。没有“劣汰”机制,就不能真正激励竞争,提高办学水平。在闸北区,每所民办学校每年都要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评估,一些办学条件差、社会声誉低的民办学校受到停止招生乃至停办的处罚。某民办中学长期拖欠教师工资,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家长意见很大,教育局在多次警告无效后,果断地将其“红牌”罚下。还有一所民办学校由于经营不善,学生纷纷转学,学校入不敷出,最后不得不主动申请“退出”。
在“劣汰”的同时,闸北区积极支持名牌民办学校扩展。民办扬波外国语中学、扬波外国语小学、当代中学等学校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而校舍十分狭仄,设施也很简陋。区教育局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为这些学校异地扩建积极创造条件,使这些学校的办学规模成倍增长。
为了帮助部分民办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区教育局还将一批公办学校的退休校长推荐给民办学校的董事会,帮助他们在软件上达标。通过区教育局牵线搭桥,一些民办学校积极从公办的名校引入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经验,不断创出自己的特色,如扬波外国语小学的英语、当代中学的数学、育美中学的美术、彭浦一小的家庭教育等,成了闸北区教育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