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由国家科技部立项,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林科院共同组织进行的《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研究》项目,1月5日在北京昆仑饭店通过阶段成果评审。项目提出以“林网化、水网化”为规划理念,以城市森林生态功能优化为原则,规划建设“三网、一区、多核”为一体的上海城市森林发展思路。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国家林科院院长江泽慧,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冯国勤出席评审会并讲话。
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地域内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由以树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在的环境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研究认为,正在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其城市森林建设范围应涵盖6340平方公里的整个市域范围。
森林覆盖率是衡量城市森林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反映都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项目研究制定的上海城市森林建设长期目标是,到2005年,全市新增森林面积48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18%;到2020年止,全市新增森林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森林面积将达到167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可达到35%。据市农林局介绍,进入新世纪,特别是申办世博会的成功,上海城市森林建设迎来了黄金时期。到去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520平方公里,其中2000年至2002年三年间,新增林地面积达到270平方公里,相当于建国五十年来的林地增加量,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79年全国第一次森林资源普查的2.70%,去年底已提高到了12%以上。“八五”、“九五”期间,平均每五年增加1个百分点,而“十五”期间前两年,平均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上海森林建设呈现出规模化造林、工程化造林、社会化造林、多样化造林的新特点。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千亩以上片林40多个。去年,全市退耕造林135平方公里,社会造林占45%以上,投入造林资金占总数的80%左右。
据项目组组长、国家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彭镇华教授介绍,上海城市森林总体布局框架是“三网、一区、多核”:“三网”是指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一区”是指在淀山湖、黄浦江上游及太浦河等支干流、佘山集中连片的淀泖水源区,根据不同地域生境特点,构建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为主,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的重点生态建设区。“多核”是指在林网水网中构建结构稳定、达到一定规模的能构成森林环境的各种功能林,使其成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核心林地,城市森林网络中的结点。
项目评审组专家认为,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展城市森林发展研究,对改善上海城市生态环境,保障上海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其他城市也有示范和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