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以“中国西部风”命名的115件雕塑,年前分别在本市世纪广场和白玉兰广场展出,吸引了过路行人的注目,也引起了上海雕塑界的思考。
上海发展城市雕塑,应把精品、创新意识放在第一位,邀请全国一流雕塑艺术家共同来创作。这是年前“中国西部风”雕塑展在南京路步行街亮相后,上海城市雕塑界在筹划新一年城市雕塑建设中达成的共识。
上海美术家协会有关人士说,“中国西部风”雕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有三:一是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环境、文化内涵的综合反映,不在于多,而贵于精。“中国西部风”之所以赢得好评,是因为参展作品中有在我国雕塑艺术史上占一席之地的名作―――何鄂的《黄河・母亲》、潘鹤的《石油女工》;涉及西部扶贫助学普法等题材的佳作《春风已度玉门关》《水》《教室外的学龄儿童》等。这些作品不仅主题深刻,且艺术感染力强。上海现有城市雕塑近1000座,龙华烈士陵园、“东方绿舟”青少年教育基地也不乏优秀雕塑作品,但是处于半封闭状态,即观者需要买票入内才能接触,街头、小区好作品不多。因此,外地游客普遍反映在上海看不到好的城雕作品;其次是上海发展城雕要打“中华牌”。“中国西部风”集中了全国众多一流艺术家的作品。从上海已成功的雕塑园区如龙华烈士陵园和“东方绿舟”青少年教育基地来看,也是借助全国雕塑界的力量,吸引全国最优秀的雕塑艺术家来共同创作。这样不仅提高了城雕的质量,也使上海的城雕风格多元化,既有南方艺术家的婉约、精致,也有北方雕塑家的雄浑、大气;再次是好的作品不是一蹴而就,要靠长期积累和反复锤炼。
上海城雕委目前正在借鉴“中国西部风”的成功经验,布置、规划今年本市的城雕创作计划,争取在新的一年有新的突破。
市城雕委有关领导说,他们将把延安路高架城市绿地作为今年城雕工作的重点,目前正处于选点和专家论证阶段。作品将贯彻“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实行向全国雕塑家“招标”。他们近期已向本市和外地的艺术家吹风,希望大家拿出最好的佳作应征。雕塑的内容将按置放环境的需要而定,不强调主题性,提倡观赏性、富有生活情趣,能让行人在作品前驻足欣赏。同时,将利用二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优势,充分发挥区政府的积极性,提升社区雕塑的品位,使上海真正成为一座美丽的园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