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好生活――2003年百姓关心的话题展望
带着祝福,带着期盼,我们走进2003年。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百姓话题也全面刷新:今年房价如何?轿车该买哪款?交通是否会进一步改善?新的就业机会在哪里?……
房:
2002年,上海房地产市场拉出了一根大大的“阳线”。楼市走好,房价也保持上升,全年均价同比上升10%左右。2003年上海的房价走势如何?综合多方专家意见,得出一个字:稳。
首先,从大势上看,房价不会大涨。申博成功后,世博会选址地区域的一些楼盘价格开始攀升,有市民担心房产商趁势猛推房价。其实,现在离举办世博会还有8年时间,这一利好将在长时间内慢慢释放,正常情况下,房价只会随着环境、房屋质量等方面的提升而发生变化。因此,世博会选址地区域的楼盘价格在8年内可能“稳中有升”,但不可能持续大涨。
其次,上海房价大跌的可能性也不大。今后几年,上海商品房的需求量仍然很大。这些需求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旧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需求,这部分动迁居民每年约为7至8万户;二是市民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每年也在6至7万户;三是外来人士的购房需求,每年在200万平方米左右。
在大势稳定的情况下,楼市有望朝着“两头向好”的方向发展。即单价在4000元以下的住宅,由于广受动迁居民、首次购房者青睐,具有保值价值而受到特定购房者的欢迎;单价8000元以上,真正物有所值的高档住宅,由于稀缺的土地、完善的配套,也会受到国内外成功人士的喜爱。倒是那些单价6000至7000元的住宅,尽管地段位于环线内,但规模小,配套不全,很有可能经不起考验而掉价。当然,具有同样毛病的住宅,尽管现在已经卖到万元以上高价,但今后也有可能产生价格缩水。
车:
2003年新车上市将更加密集,细分市场竞争加剧,这将促使轿车价格逐渐下滑,车辆的性能与价格比明显提高。
从目前各大汽车生产商透露的计划看,2003年新车下线和上市轿车将达到近30款,其中不少是“抢眼球”的车型,包括经济型轿车中上海大众的GOL,高档轿车中一汽大众的奥迪A4,华晨与宝马合作生产的宝马3系列等等。这些产品不仅比现有的经济型轿车或进口车型更具有价格优势,而且性能和品牌影响力更大,将促使市场竞争加剧。
总的来说,2003年车价走低的趋势不可避免,但这种走低不会是猛烈的,而是渐进式的。
因为各主要厂家已经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并不存在依靠价格大幅下降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的“攻击性”动机。此外,2003年关税下降幅度并不大,没有了去年年初价格大比拼的导火线。因此,2003年的车价下降将通过不同细分市场的竞争而完成,中高档车型的绝对降价幅度估计将超过经济型轿车。当然,这种走低不仅表现在绝对价格的变化,也表现在产品性价比的显著提高,同样的价格,将在2003年买到更好配置、更漂亮外型的车型。
行:
交通工程关系市民出行。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今年的交通建设情况。
按照规划,“十五”期间本市将建总长212公里的10条轨道交通线。除去现在已经运营的3条线,2003年可确保试运营的线路有磁浮示范线、轨道交通5号线和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伸段。其中,5号线即1号线南延伸段,从莘庄站至闵行天星路站,全长17.2公里,途经沪闵路,穿过闵行开发区;1号线北延伸从上海火车站沿共和新路向北至泰和路(外环线),全长12.5公里。想想“十五”期间要新建的135座车站和24个换乘点的庞大容量吧,想想建成之后日均320万人次以上的客运量吧,轨道交通给百姓生活带来的便捷的确不再遥远。
振奋人心的消息不止一条。在轨道交通逐步成为城市交通客运主体的同时,上海将同步让公交、出租等城市交通工具更舒适、更亮丽。代表新一代城市客车形象的“沃尔沃”车,今年肯定会更多地出现在申城街头。出租车新年也有新气象,介于“帕萨特”和“桑塔纳2000型”之间的新车型正在悄悄研制当中,这种车将突出“以人为本”和“绿色环保”的理念,成为上海的新时尚。
就业:
2003年上海GDP有望比去年增长10%以上,由此新增的就业岗位将超过40万个,其中净增岗位有望达到10万个。
据了解,今年本市新增就业岗位将主要集中在民营、外资等非公企业。新增岗位涉及的领域有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如电子、半导体、计算机专业人员。受申博成功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影响,服务业岗位将增加较多,其中营销、物流、广告设计、商业餐饮、旅游、宾馆、文秘、外贸等将成为求职的热门职业。
今年新增岗位中,约70%由劳动者通过市场竞争、应聘或亲友介绍获得,约20%由政府提供就业指导、定向推荐,约5%可通过个人自主创业获得,约5%由政府实施就业托底机制并提供给就业困难群体。
据介绍,今年上海劳动力需求矛盾依然存在,但突出的是结构性矛盾,如技师、高级技工仍紧缺。求职者不要片面追求舒适岗位和高新技术岗位。目前本市制造业能提供大量岗位,求职者不要因其分布在郊区而轻易放弃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