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上海工会帮困送温暖纪实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
十年遮风挡雨,十年嘘寒问暖,十年不懈努力,十年无私奉献。上海工会捧着一颗“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真诚之心,逐步构筑起以促进再就业为核心,以帮困送温暖为载体,以互助保障机制为主线的具有上海特点、工会特色、党政所望、职工所需、工会所能的上海工会帮困送温暖工作体系,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送温暖”,这个充满着温馨关爱的词语早已深深地契入广大工会工作者的人生字典,她承载着工会干部们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2002年亦是一个温馨关爱年。
我们的帮困理念:促进就业为核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上海帮困送温暖工程,从最初的“输血型”实现向“造血型”转变。当改革刚刚起步,大量下岗职工涌现时,上海市总工会即提出了“生产自救”的口号。这“生产自救”,包含着全市各级工会在再就业工程实施期间,每年直接帮助2万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工作目标;这“生产自救”,包含着鼓励职工自谋出路,自我生存,带动一批人的创业决心。
1998年,当有些下岗职工想要冲向市场就业,但又有些犹豫时,上海市总工会毅然创立了“上海市总工会培训中心”,划拨6800平方米的教学场地,先后投入500万元改造培训场地、添置培训设施,还拨出1000万元专款作为培训资金,推动全市性下岗职工的技能培训。同时还设立再就业创业基金200万元,为下岗职工生产自救做好了物质准备。目前各级工会筹集的“再就业创业基金”已超过2000余万元。市总工会争取政府支持,依靠全社会,形成贷款、政策担保、工会贴息“三合一”的援助职工创业的良性格局。
2002年以来,上海工会已直接帮助3.4万名特困职工实现再就业,超额完成了每年帮助2万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工作目标。目前,上海工会三级再就业创业基金已超过2000余万元,以贴息的形式对300多家生产自救组织予以资助,直接扶助创造岗位4000多个,生产自救组织1500家,吸纳下岗职工1.7万人,培训生产自救带头人1951人;累计创办工会职业介绍所23个,成立了劳务公司5个,接受求职登记6928多人,推荐10492多人次,成功中介4059多人,劳务型公司劳务输出1828人次。仅2002年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劳务专场,就组织407家用工单位,2.2万人进场,近7千人达成用工意向。
2002年,为了再就业工程,上海各级工会又创造了许多工作模式―――
宝钢集团公司工会建立内部职工互帮互助奖励机制,使144名下岗职工再就业。
纺织工会创造的“1+1群”集体就业模式,通过80多名生产自救带头人,安置了近3000人的下岗职工。
轻工工会从舆论、物质、资金、政策、精神、荣誉等方面为带头人“引路导航”,培育了478名带头人,吸纳职工再就业近6000名。
杨浦区总工会扶植的明晨清洗保洁队、工惠盒饭社、康复护理社等16个生产自救示范基地,共安置大龄职工1682名。
一个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建立再就业创业基金扶持一批,完善工会职介网络安置一批,培养生产自救带头人带领一批,提高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一批,宣传积极开拓岗位的优秀经营者协助企业分流一批,畅通非公经济再就业渠道引导一批的“六个一批”为内容,以目标责任体系、生产自救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援助服务体系、帮困救助体系为支撑的上海工会推进再就业工作的新局面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