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69

  2002年,上海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实现了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其主要标志是:从解决入学高峰的“有书读”转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读好书”,从适应性教育转向满足性教育,从数量扩张型教育转向质量提高型教育。
  
  
学前教育:更新教育理念,提前从零岁起实施
  
  学前教育是衡量城市教育充分度和潜在力量的标尺。上海3岁到未满6岁适龄幼儿入园率已达到97.5%,盲、聋、弱智儿童少年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卢湾区还对10余个不能到校的患有脑瘫等残疾的儿童实施“零拒绝”,维护了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在满足3――6岁儿童入园需求的基础上,上海学前教育开始向下延伸至从出生开始。
  
  
九年义务教育:率先高质量普及,实施优质化高效化
  
  义务教育水平是反映城市教育架构的基点。上海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在全国率先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上海先后开展了三轮“薄弱学校更新工程”,完成了市区“弄堂小学”、“大楼中学”和农村危房校舍的改造,在全国率先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从1999年起实施的“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已撤并了520所中小学,按新标准又改造了200多所学校,目前已基本完工。从1998年起,上海中小学开展了二期课改;以《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出台试验和全部学科教材试验为标志,二期课改整体试验从今年秋季起在全市151所中小学课改研究基地学校全面展开,同时积极试验双语教学和普及计算机教学。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上海具有教育个性化和优化特点的“小班化教育”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共有279所小学自起始年级开始进行“小班化教育”,占全市小学总数的32.7%。
  
  
高中教育:扩大招生,一半学生在重点就读
  
  上海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市区县两级重点高中年招生数从1.5万人增加到近5万人,可容纳约50%的高中生就读;全面清除了高中、完中薄弱学校,提升了办学水平。
  
  上海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鼓励社会力量资源进入高中教育。据统计,目前全市民办高中学生约5万余人,占全市高中学生总数的20%左右,形成了一批有相当规模和特色的民办高中。
  
  在高中规模扩大的同时,注重内涵发展。从1997年起,上海启动了“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工程”,淡化原有的“重点”身份,重在引导学校形成主动自主发展的机制,重在过程建设,通过教育创新解决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新问题。在高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对二期课改新教材进行了由点带面的试验,还加强了外语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高等教育:率先后勤社会化,扩招后加速内涵发展
  
  上海原有51所普通高校,校均规模3千多人。上海率先进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结构布局调整,至2001年公办普通高校调整至31所,校均规模7千人。2001年全市共有本专科生28万人,比上年增加5.32万人。
  
  近五年来,上海共投入8所共建高校经费28.5亿元。“九五”期间每年投入2000万元重点建设75个重点学科,“九五”后期,上海拨出专项6亿元建设了10个“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和3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高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上海率先实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用不到四年的时间建设了160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和校外学生村,还改造学生旧宿舍50万平方米,满足了高校连续扩招的需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