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体育让上海走近国际性大都市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43

  “体育”已经成为2002年上海的一个关键词,从姚明大步走向NBA,到网球大师杯激情上演;从成功申办特奥会、世乒赛,到F1正式登陆……依靠着强大的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上海体育竞争力,令世界瞩目。
  年终回望,不难发现,当上海插上体育的翅膀,既向世界真实、形象地展示了自我,又深化了城市内涵、提升了城市品位,从外在建设到内在素质,上海都与国际化大都市接近了一大步。这是一条良性循环之路。
  体育的传统功能是健身、娱乐与荣誉争夺,但一旦置于经济日益全球化而地区文化冲突不断的背景,体育功能就远远超出了传统。
  姚明给世界性的“中国热”加了“一把火”。他不仅仅是体育明星,同时将成为经济明星、社会明星,成为无数在烈日下、酷暑中苦练篮球的中国少年的偶像,成为中国“成功”、“财富”的一个显赫标志。在美国,姚明被誉为“成龙第二”,从某种意义上说,姚明成为中国的形象代表,就像当年美国人通过李小龙认识中国一样。跟当年凭借武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打天下的李小龙相比,今天的姚明是在一个开放的中国背景下,融入有丰富积淀的NBA文化的。他称得上是中国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出口品”,将有效地改变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
  姚明的名气,一方面来自他的天赋和去NBA后的努力,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来自中国。就如上海市领导在姚明赴美前会见他时说的一样:姚明之所以有今天,就因为有一个强大的中国支撑。
  除姚明外,这无疑是宣传上海、宣传中国的另一个最好的年度最佳瞬间:9名世界最优秀的网球选手身着唐装,站在著名的上海外滩,背景是生机勃勃的浦东陆家嘴―――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形象注解。
  上海市副市长、上海网球大师杯组委会主任周慕尧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他开始有些担心国外网球大师们穿上唐装后的效果,还特地找人做了电脑模拟图,一看,很帅很酷。后来一身唐装的阿加西说:“谢谢你们让我做了一天上海人,感觉真好……”
  举办一次国际重要体育赛事,是对一个城市综合能力的立体考验。4月5日,上海以绝对优势赢得2005年第48届世乒赛主办权。一位外国人士对申办过程这样评说:“中国太强大了,我们无法竞争。”5月24日,上海同样以绝对优势赢得2007年第12届夏季特奥会主办权,特奥会第一次走进发展中国家、走进亚洲;10月21日,世界一级方程式管理协会和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7年的合同,F1比赛将正式登陆中国,上海成为了继马来西亚雪邦大奖赛和日本铃鹿大奖赛后,亚洲第三座承办F1比赛的城市……
  很多从未来过中国、来过上海的外国友人,都是通过体育赛事认识这座东方大都市的魅力的。网球大师杯赛期间,国际网联主席贝蒂高度赞赏中国人的网球热情与知识,还有中国人的组织水平。当时距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进入倒计时,贝蒂说:“如果我是评委,我一定投中国一票!”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体育也有一份功劳。
  体育给上海带来了更高的知名度和接踵而来的发展机遇,也给上海带来了自我完善的外在动力和标准。例如,网球大师杯赛是经济全球化中体育与经济紧密有机结合的一个典型,其运作方式与文化内涵,远不是花钱就可以移植的。大师杯赛只有短短一个星期,但一个星期背后主动或被动下的功夫,却能让上海受益许多年。
  而上海人,也从各类体育赛事中获得了无穷快乐。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城市全球化的象征,不仅仅是高楼林立、交通便捷、财富云集,更多的是这个城市能给不同文化提供交流与融合平台的海纳百川的精神。体育让上海走近国际性大都市,上海人也因此满足了自己不同的文化需求。
  上海市领导表示,上海日后将继续申办高水平的国际体育赛事。可以预料,插上体育翅膀的上海,将越飞越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