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据日前举行的上海“校校通”教育信息网开通仪式获悉:一张总投入近20亿元、覆盖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的教育局域网已经“织”就,“校校通”工程基本竣工。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本市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今年,本市还把“校校通”工程纳入政府实事工程,继续投入资金,为各区县中小学再配置了2万台电脑,使全市中小学电脑总量达到15万台,从而实现了配置率“高中每8人一台、初中每10人一台、小学每15人一台”的标准化配备。与此同时,一个具备视频会议、网络电话、资源共享等高级功能的教育信息网络也基本建完。所有学校都能通过区域教育信息中心,实现高速、安全上网。长宁区投入3600多万元,为每所学校都配备了数字化学习室、电子备课室和20万册的“电子图书”,打造成功一个个“数字化校园”。金山区高标准地完成了所有学校的网络宽带接入,使远郊学生与市区学生同时“面对面”接受一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成为可能。
“校校通”工程使中小学实现了教学“工具”的现代化。“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被逐渐替代。现在有的教师走进教室,已不再夹着一叠厚厚的讲义,而是拿着一张薄薄的软盘。再加上多媒体等技术的运用,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直观,也更富于“动感”,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电脑和网络为中小学生开出了一个无边界、无时限的大课堂,引发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各区县和学校依托教育信息中心、校园网建立起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成为教师备课、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广阔空间。黄浦教育信息网建立的“海纳百川”等七大教育资源库,两年里点击次数有近百万。虹口区开发的“张思中教学法”、“刘定一跨学科研究所”等10多个特色教育网站,受到教师的青睐。普陀区延河中学、甘泉中学等在校园网上开发“网上办公”系统,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