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脚步铿锵――上海人大五年回眸
本届市以及区县人大任期将满。
回眸五年,让我们一起从人大代表、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和市民的亲身体验、朴素言语中,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倾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前进的铿锵脚步声……
沈建华:责任,重于泰山
沈建华是市十一届人大代表,说起5年的代表生涯,他说:“人大代表不是一个荣誉称号,而是人民赋予的一种责任。当好代表,就要敬业爱岗,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为这个城市和广大市民干点实事。”
认识来自对《代表法》的学习。当选人大代表之后,沈建华精读了好几遍《代表法》,记住了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几点:一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国家权利机关组成人员”的法定地位,决定了人大代表任务的崇高;二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他由衷地感到责任重大!
沈建华在科研单位工作,日常担负的研究工作很多,如何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他结合专业背景,将自己的代表工作“聚焦”到上海的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沈建华去国外工作,总要“偷闲”参观那里的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看看那里的河流整治或城市交通管理情况,这些第一手资料成了他代表议案的重要内容。
2000年,市人大常委会对本市中小河流整治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时,沈建华正在德国做实验。从因特网上看了上海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后,从汉堡发E―Mail给市人大城建环保委,提出上海禽畜牧场排放物的治理要走集约化道路等建议。今年,他就废旧物质的回收和综合利用问题先后下载阅读了四兆左右的资料,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发展情况后,又提交了一份代表议案……
何曾豪:“说话”,日益管用
何曾豪当了十几年的闸北区人大代表,他的感受是:“代表,越当越有劲!”
何曾豪以一件事情,为“有劲”作“注释”。芷江路的“马路菜场”“生意兴隆”,可周围的市民苦不堪言:商店连着摊头,非但车子不好开,连行走都不方便。意见最大的要数旁边的医院,救护车开不进,人命关天怎么办?代表们提出书面意见,要求拆除违章建筑,彻底关闭马路菜场。书面意见引出了一个专题讨论会:区税务部门和街道领导,与居民、人大代表坐下来一起协商,终于把扰民的马路菜场关闭了。“我们的建议促进了市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真让人开心!”
何曾豪介绍,政府部门现在已将办理代表书面意见列入工作人员考核内容,办理态度越来越认真了;代表们也毫不含糊,今年5月23日,区人大代表“议政日”那天,123名代表对区政府994件“代表书面意见�沟陌炖斫峁�,亮出34个“不满意”!
人大代表说话“管用”,人民群众对代表的期望也更大。每次代表接待日,代表们都能听到不少群众的烦心事、疑惑事;每年的“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选民总是早早来到会场,有的还带着小本子,“看看代表又为民做了哪些实在事”……何曾豪说,“我们参政议政的条件也越来越好。”除了一年一度的区人代会和区人大常委会扩大会议,他们平时还有视察、代表学法日、区情通报、代表议政日等各种活动,“心中有真实的社情民意,参政议政时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
梅海星:立法,走近百姓
梅海星是个普普通通的市民,没想到无意间与立法“结缘”,“亲历”了上海地方立法不断走近市民的进程。
1998年11月5日,梅海星在报纸上看到一件新鲜事―――燃气管理条例(草案)向市民公开征求意见。“这部法规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梅海星一下子来了兴趣,仔细研究了法规(草案),又打电话向当时的上海煤气公司杨浦办事处咨询,洋洋洒洒写了十几条建议寄往市人大常委会。一个多月后,他收到了市人大常委会的回信,信上第一句话就是:感谢你的参与!“当时就觉得,立法和我的距离一下子近了”。
惊喜,接二连三。1999年1月20日,梅海星和其他三位市民作为市民代表,受邀旁听该法规的审议。那天,一走进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市人大的工作人员就送上一本制作精美的小册子―――里面,收集了市民提出的50多条建议。而最后的结果也让他满意―――“市公用局对燃气生产企业、燃气销售企业的资质每三年进行一次复审”,他提出的这条建议,被采纳了!
“房屋租赁条例草案”、“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梅海星发现,从那以后,上海每年至少有一部法规草案要公开听取市民意见。高兴之余,他总是尽己所能,建言献策。
今年4月4日,梅海星又从报纸上看到一件新鲜事―――“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听政参加人和旁听人,他自然不愿错过,并再一次如愿以偿!
“让市民参与立法,不仅能使法规更科学、更公正,也能激发市民学法用法的热情!”梅海星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他仔细研究了出台的许多法律规章,又自费买了厚厚的法律书。有一次他和一位南京的朋友想外出旅游,不料等朋友赶到上海,委托的旅行社却告诉他们:“飞机票没了”,一句“退钱”就想了事。梅海星“用法律说话”,最终拿到了150元赔偿金。
“市人大常委会已明确,今后,凡是与市民关系密切的法规草案,都将公开征求意见;凡是涉及面广、在立法过程中不同意见集中的法规草案,都将公开征集市民参加立法听证会。市民参与立法的机会会越来越多!”梅海星对未来满怀喜悦。
议案:更宏观更前瞻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制综合处处长王宗炎,在市人大机关工作了十年,市人代会期间常在议案组为代表们服务。他欣喜地发现:一年年、一届届,市人大代表的议案不断地在发生变化―――
反映局部、具体问题的少了,事关宏观大局的多了。市十届人大期间,代表议案涉及市政建设具体项目、公用事业供需关系的较多,如市区某些道路的辟通拓宽、旧区改造、煤气供应、电话安装、水污染治理等。随着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过两轮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这类问题已逐一得到解决,市民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现在,代表们已很少再就这类具体问题提出议案,转而是对完善社会保障、建设生态城市、防范恐怖袭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建设投资监督等宏观层面事宜,提出意见和建议。
立法案多了,质量越来越高。五年来,市人大的立法项目中,26%来自代表的议案。今年初召开的十一届五次市人代会收到的代表议案共105件,其中反映立法需求的议案多达31件,约占3成。关于修改《上海市居住物业管理条例》的议案、关于修改《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区保护条例》的议案……许多立法案精心起草,附有详尽的法规草案、框架或者法规修正案,为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或者修改相应法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议案的内容更具综合性、超前性,并涉及一些新的领域。今年的五次市人代会期间,代表们提出的人大自身建设问题,领导干部及公务员要联系群众、体察群众疾苦问题,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都难以简单地只与市人大某一专门委员会的工作“对口”;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规范听证制度……代表的视野更宽了,思考也更深入了。
王宗炎说,从代表议案的“变迁”,感受到了时代的巨变,感受到了代表法律素质的不断提高。
数字说话
●1998年至2002年9月,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共任免和决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60名。其中,任免市政府组成人员61名;任免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负责人43名;任免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市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370名等。
●截至2002年10月31日,市人大常委会共立法75件,其中制定41件,修改27件次,废止7件。
其中经济和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45件,教育、文化、卫生方面的12件,公民权益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的9件,人大工作和政权建设方面的9件。
●五年来,代表共提出议案483件,其中书面意见处理的385件。按议案处理的98件,从其中已立法的17件,列入立法计划的12件,列入立法调研的16件,制定政府规章的1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