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身为帮扶困难职工“第一责任人”,普陀区各级工会殚精竭虑构建以扶贫帮困、促进就业、互助保障三项机制为主体的送温暖工程工作体系,将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千家万户。该区总工会日前被授予“送温暖工程全国先进单位”称号。
普陀区总曾在全市首创依靠社会力量参与帮困的定向、定期、定额“三定”帮困举措,实现了送温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这些举措包括:不让一个困难职工过不下去,并从落实责任人入手,建立了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定期联系、定期补助的结对帮困制度;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子女辍学,在坚持原有春秋两季一次性助学帮困的基础上,又建立一年两次的定向助学帮困制度;建立定期补助和发放帮困医疗卡相结合的医疗帮困制度,由个别、临时帮困为主的做法,发展为对特殊重病职工的制度化帮困。目前,该区落实“三定帮困”对象461人,结对帮困194人。此外,区总每年协助政府对近8000名支内支疆回沪人员发放各类补助计600多万元。
同时,在送温暖工程中,他们还从生活帮困为主向加强就业服务拓展。针对区内再就业形势严峻和私营企业发展迅猛的实情,开展了以帮助下岗职工进入私企就业、指导扶持他们从事个体或私营经济、开辟再就业“绿色通道”活动,实施了“绿色通行证”再就业培训计划,建立了一批再就业“绿色基地”。全区各级工会先后建立再就业基地63家,联系非公企业用工单位3653家,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8979人次。
近年来,该区总又根据劳动者就业主要靠到市场竞争的新形势及就业群体逐渐集中到社区的新变化,不断探索深化再就业“三绿工程”,依托区总职介中心、三个直属培训学校及已经或正在建立的9个社区工会教育中心所拥有的就业服务优势,着手构建工会“一三九就业服务系统”,把就业服务的中心下沉到社区,做到职业中介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帮助就业与稳定就业相结合。
他们还积极推行互助保障计划,赋予送温暖工程新的内涵。该区快乐(集团)有限公司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组织2663名职工参保,一年多来,有14名患癌症职工获得互助保障金。目前,全区每年有近10万在职职工和4万多退休职工参加各项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其中80%的职工拥有两项保障计划,最多的拥有五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