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农民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加速“升级换代”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43

  燎原计划项目培训、科技致富新技术培训、跨世纪青年科技培训、妇女双学双比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农业外贸英语培训……形式多样的“农”字号培训班悄然兴起,纷纷把郊区近300万农业从业人员锁定为目标市场。种种迹象表明,上海传统农民正通过各种各样的“熔炉”,加速自身科技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升级换代”,实现向现代化农业劳动者的转变。
  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市农委清醒地意识到,上海农业要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塑造现代农业劳动者是一项需要着力推进的工程。上海农业现代化在过去10年中稳步推进,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方式由产销分离的单一模式向产加销一体化转轨,科学技术的运用覆盖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超过50%。但是,分析农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初中以上学历的只有51%,中高级专业人员不到40%,70%以上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劳动者,与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面向市场、面向实践,是加速壮大现代农业劳动者队伍的关键。据市农委透露,上海将紧紧围绕三条主线,推进数量较大的传统农民的转型教育培训:围绕郊区产业布局定位,发展转岗技能培训;围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发展紧缺人才和紧缺知识的培训。用这种方式为都市型农业发展锻造四支相匹配的现代农业劳动者队伍:即能够不断掌握现代管理、市场信息、经营决策知识,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并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干部队伍;
  具有吸纳、消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能力的专业技术队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从业队伍;具有相应科学文化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依靠科技兴农的生产示范队伍。争取到2005年,郊区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从现在的8.6年提高到9.7年,基本赶上“九五”期末市区劳动力平均文化程度;郊区新增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郊区绿色证书培训的获证总量从现在的9万人提高到13万人。
  现代农业劳动者的“制造母机”正在升级完善中,市政府不久前批准在具有55年历史的上海农校基础上,组建成立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同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市绿色证书管理办公室、市农林局培训中心等机构一起,密织起一张现代农业劳动者教育培训网。依托区县农广分校和乡镇农民技术学校,加快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年培训量不少于20万人次;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农村转行创业劳动力5.3万名;围绕农业市场化、标准化、法制化、信息化、世贸规则等,每年组织培训紧缺人才5000名。据悉,教育培训现代农业劳动者还将借助机制创新,通过吸收和联合国内外教育和经济资源,推进市场化办学、多元化办学,并尝试集团化办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