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如果你关心环境质量日报和预报,那你一定注意到了今年上海市环境质量指数达到优良以上的天数明显增加;如果你家住苏州河畔,你也能发现苏州河水质有了显著改善;如果你留心,更能感到我们身边的绿地越来越多……这些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变化得益于本市环保部门今年重点“民心工程”的全面落实。
今年初,为解决影响市民健康安全和妨碍市民生活的环境问题,市环保局确定了10项重点“民心工程”,这些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餐饮卫生等领域的“民心工程”的落实,使上海市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得到大幅改善,环境治理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效应逐步显现。
工农业污染源受控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市民有一个安全优美的生活环境,根据工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市区内一批污染重、能耗高、效益差的工业企业实施关闭搬迁。吴淞工业区关停7家企业和21条生产线,按计划完成治理项目24个;建成公共绿地12万平方米、厂区绿地32万平方米。桃浦工业区所有厂区实施了清浊分流和污水预处理,并全面实施了集中供热。同时,50多家重点污染源已经实施在线监测,利用现代化手段掌握重点污染源的变化,实施动态管理。
农业污染源得到有效监控。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完成了156个畜禽牧场的治理,敏感水源地内的畜禽牧场被逐步关停或搬迁。
交通运输用上清洁能源
本市对机动车实施监测维护保养制度,开展机动车尾气和公交柴油车冒黑烟专项路检,更新公交柴油发动机4800台,使黑烟尾气明显减少。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利用洁净能源成为公共交通发展趋势。
同时加强交通航运噪声治理,对铁路沪杭线、沪宁线,苏州河西段、川扬河、淀浦河这“两线三河”范围内的交通航运噪声实施治理和监督管理。
餐饮业更卫生
环保部门还加大了对餐饮业的油烟污染管理力度,规范和管理油烟气污染净化设施市场;建立起餐饮业污染的常规监督检查制度。为防止废弃食用油在收集、处置、利用的过程中对市民健康产生新的危害,在回收、加工定点年度考核和常规执法监督管理的基础上,泔脚垃圾综合利用和生化处理开始实施。
为从源头上控制危险废物污染产生和疾病流行,对医院废物的收集处理和管理也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