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申博启示录――宝贵的财富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88

  中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举国上下欢欣,上海人民更是倍受鼓舞。因为,这是我们在新世纪加快发展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机遇。
  期盼成为现实,激情化作动力。在经历了申博成功的激动之后,上海人民正以理性的目光认真思索三年申博路所留下的宝贵财富,这笔财富将是我们今后再创辉煌的重要基石。
  
启示一:发展,是赢得机遇、用好机遇的根本保证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此次我们能赢得举办综合性世界博览会这样的大机遇,最根本的就是因为我们准备充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十三年以来,经济和社会连续健康发展所积累起来的实力。中国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综合国力的认可,对上海这座城市发展活力的认可。
  在综合类世博会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上,不但主办国都是发达国家,而且主办地一般也都在国际大都市。这不仅因为发达国家在创造先进技术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而且也因为这种全球性的大规模展示活动需要全方位的基础设施配套和一系列的专业服务。从这一点来说,没有综合实力的支撑是不可想象的。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所创造的发展奇迹正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范本。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6万亿元,比20世纪80年代末增长近2倍,年均增长9.3%,今年将突破10万亿元;上海已经连续十年经济增长超过两位数,今年人均GDP将达到4万元以上。中国的发展正进入一个腾飞阶段。因此,选择中国举办世博会,对世界各参展国来说绝不仅仅意味着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更意味着可以参与到中国的发展中来,分享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特别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有活力,开放程度高,人文基础好,是正在崛起中的新的世界级大都市连绵带,有着非常诱人的发展潜力。这些正是我们申博的一张“王牌”。
  如果说,发展是我们赢得世博机遇的根本保证,那么,发展同样是我们抓住世博机遇的根本保证。日本、韩国都曾在经济腾飞期尝到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的甜头,如1964年东京奥运会、1970年大阪世博会为日本带来了奥运景气、世博景气;韩国在1988年举办的汉城奥运会和今年举办的韩日世界杯也为其经济腾飞和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发挥了很大作用。对中国和上海来说,利用好世博会这个强劲的外在推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仅是我们兑现“举办一届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博会”诺言的基础,更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关键。
  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往往是通过大都市和大公司两个主体来实现的,这两个主体都具有集群效应。通过世博会的筹办、举办和会后效应扩散几个阶段,上海完全有可能继续争取10-20年平均两位数的长平台增长。同时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下,上海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也有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样本。这样,上海在21世纪的发展就有可能超越一般性国际都市的发展水平,而进入较高层级的综合性国际大都市之列,这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是十分有益的。
  
启示二:创新,源于在开放中学习
  回眸申博,亲历了三年艰辛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感悟:锲而不舍的创新,是申博成功的关键,更是申博给上海留下的一份宝贵财富。
  的确,申博成功,再一次有力地印证了―――创新,已经成为这座城市获得一次次成功的重要支撑。在申博过程中,中国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世博会之最就是明证:世博会历史上首次出现“城市”主题;规划的场馆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是世博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在申办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商业计划报告;后续利用中,场馆将变成国际交流中心,在世博会历史上也属首创……
  “源源不断的创新,不是无本之木,而是来源于脚踏实地的学习。”上海以强烈的国际意识打开胸襟,向世界汲取智慧,在开放中获得创新的源泉。申博办规划部部长王思政告诉记者,中国申博的背后,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国际顾问团,其中包括了历史上曾经参与举办或申办世博会的人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成为中国申博的宝贵财富;又如,为了获得客观的、能够为国际社会所广泛认可的调查报告,上海在已经做了一份民意调查的基础上,又特地请来国际上著名的盖洛普咨询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做民众支持率调查和客流量的预测;为了撰写申博报告,上海专门学习以往众多城市的申办报告,甚至特地组成“标书团”前往国际展览局学习“怎么写”。而其中那份商业计划的报告,还汲取了各大跨国企业撰写商业计划的经验……在申办过程中,上海请来的公关、咨询、设计公司等“外脑”不计其数,这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意识和胸襟,本身就成了中国申博赢得国际支持的重要筹码。
  兼容并蓄,上海向世界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以世博园场馆设计为例,上海曾专门举行了一次以“世博会设计”为主题的世界大学生建设设计竞赛,后来又邀请国内外7家建筑设计公司进行设计,现在的一份规划正是集纳了许许多多创意的精华,赢得世界赞誉。国际展览局曾明确指出:“这份规划应该被认为是一份无愧于一届高质量世界博览会的规划。”
  在开放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这是申博成功带给我们的启示,也将成为上海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的动力支撑。张幼文说,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很难想象8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要把8年以后的世博会办得精彩、圆满,必须要有超前的理念,这将逼着我们去创新。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提高开放水平,最大限度地汲取国际智慧,才能不辜负世界的期待。
  
启示三:一流,来自协作中精益求精
  在国际展览局的一份报告中,是这样描述2010年上海世博会方案陈述的:“完美无缺的结构、丰富翔实的材料、精心准备并且相当专业的陈述。”如此美誉,是上海追求一流,精益求精的结果。而这种精益求精的永恒追求,离不开全市上下的通力协作。
  申博成功告诉我们,上海,不仅是一座开放的城市,也是一座有着强大内聚力的城市。“一切为了申博”,全市有20多个委办局都参与到具体的申博事务中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战。为了迎接国际展览局今年3月的考察,很多人放弃了春节休假,在最后冲刺的日子里,无数人在日夜加班。全体市民更是以各种方式表达对申博的支持。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申博成功,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
  众人拾柴火焰高,通力协作的内在凝聚力,令上海追求一流的底气更足,实力更强。上海投资咨询公司副总经济师马念君告诉记者,呈交给国际展览局的那份申办报告,前后曾“几十易其稿”,不断调整,不断充实,光是留底的文字材料,就装了整整两个文件柜。
  申办成功那一刻,意味着筹办世博会拉开序幕。上海,正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将“追求一流、精益求精”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中,以抓住世博会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寻求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上海建筑行业排头兵―――上海建工集团董事长蒋志权的话代表了申城很多企业的心声。“世博会‘花落’申城,对上海建设者来说,不仅要为建设一流的世博会场馆贡献全力,更重要的是要让所有城市建设项目都体现国际一流水平。”
  申博成功为建设企业带来的机遇远不止世博园建设一项。未来八年内,上海将推进与世博会相关的展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黄浦江两岸开发,建工集团已经把追求国际一流水平作为集团发展的目标,明确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建设集团的方向。为此,建工集团已经建立起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力争在三年内使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率达到60%。
  围绕发展,不断创新,追求一流,世博机遇必将成为重要战略机遇期内的重要战略机遇,产生重要战略效应,从而使申博成功进而成为举办世博会成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