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年终岁末,上海城市建设硕果累累―――共和新路高架道路通车,不夜城景观绿地落成,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点火,张江高科技园区项目年内建成……记者日前获悉,本月相继有10多项重大工程竣工。与此同时,建设系统正在思考未来城建的新突破新发展,锻造更多经得起岁月考验的精品,为上海实现最佳投资环境、最佳居住环境添彩。
经历了三轮“三年大变样”,上海的出行难、住房难已相继缓解,城市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要进一步体现上海的城市品位,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有”,而要更加致力于“优”与“精”,致力于文化内涵的提升。据悉,一些城建力作正在“精雕细刻”中:三年后总里程达650公里的市域高速公路,两旁的绿色走廊将同步诞生;磁浮列车车站建筑,像一节奔向远方的列车;松江新城、浦江新镇等郊区小城镇,将借鉴国内外优秀建筑风格和先进经验,建设一批世代相传的建筑珍品;即将建设的铁路南站,独特的圆型建筑造型寓意车轮滚滚、与时俱进;精心规划的黄浦江两岸开发,更使享誉世界的外滩建筑群文脉得以延续。而规划中的东海大桥,不仅是洋山深水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行能力达到“100年不落后”,而且宛如一条姿态矫健、张鳞欲飞的蛟龙,腾舞在东海之上……
锻造城建精品,为的是让海内外来客与上海市民,共同感受高标准的生活。有关部门透露,目前上海已具备充足的供水供气能力,接下来将继续研究提高饮用水质的办法,大力发展使用清洁能源。三年后,上海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预计将达到98%,中心城区饮用水质达到欧盟标准;随着西气东输明年到沪,上海将进一步提高天然气的使用率;一旦支流截污、底泥疏浚、综合调水等工程陆续完成,苏州河面貌必将焕然一新;五年内基本建成的400公里长轨道交通网络,将形成多个换乘枢纽,车站车厢内还要显现海派文化。
新突破新发展,需要集聚新的能量。市建设党委书记陈士杰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阶段,上海将进一步完善依法管理机制、市场运作机制、市民参与机制和科技创新机制―――以健全的长效管理机制,为锻造城建精品提供保证;本市还将进一步加大建设项目的国际招投标力度;建设系统的国有企业,还要寻求不同的市场角色,构筑经营结构与运作机制,增强企业生存能力;8538个窗口单位,3年内实现行业内信息资源联网,5年内实现行业间信息资源联网……总之,通过持续不断的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信息化建设和持续不断的创新举措,精品的上海必将屹立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