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重厂到市场竞争“赛马场”挑选当家人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44

  150吨的“巨无霸”1780不锈钢轧机机架,已完成浇铸并通过联合检查;磨煤机定单一个接一个,今年承接数量突破100台大关―――在上海重型机器厂,一些过去“不敢想的事”,在新任当家人的带领下,正靠大家的双手创造。这家曾经是上海工业“四大金刚”之一的企业,今年抓住市场机遇,效益大幅度回升,到11月底,彻底摘掉了10多年来的“亏损帽”。
  老国企闯市场,要有“骏马”领头。两年前,虽有“十五”开局、西部大开发等带来的重大机遇摆在面前,上重厂还是跌入了低谷,合同承接和履约困难重重,2000年亏损了4200万元。电气集团和上重厂负责人意识到,要抓住机遇、摆脱困境,需要选出好的领头人。上重厂不远千里,在全国范围内“选骏马”,当时担任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副总经理的吕亚臣进入了视线。
  吕亚臣80年代初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毕业后,进入一重集团,摸爬滚打近20年,在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有着自己的“一套绝活”。他从工艺员做起,多年来工作在生产、技术第一线,对冶金机械设备制造工艺和技术“黯熟于心”,90年代中期起,走上一重集团领导岗位的吕亚臣,负责生产管理,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益、改造传统工艺流程、调动员工积极性,有着较强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几年中,一重集团劳动生产率有了明显提高,降本增效取得实质进展,多种新产品不仅荣获国优、部优称号,也在市场广受欢迎;同时,长期在冶金机械行业工作,使吕亚臣在业内同行中有一定的名气,形成良好的市场关系网络;更重要的是,吕亚臣敢想敢做,始终有股“不干出一番事业誓不罢休”的闯劲和毅力,这正是上重厂的合适人选。
  企业困难之际选来“骏马”,电气集团和上重厂党委对吕亚臣给予充分信任,让他“放手一搏”,表示“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只要对公司发展有利的举措,都可以大胆实践”,“干部评定,关键看企业效益指标”;上重厂党委明确提出,“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经济管理以厂长为中心”,党组织全力支持厂长工作,这使得吕亚臣有了“施展拳脚”的好环境。
  上任伊始,吕亚臣全面分析上重的优势和劣势,认为上重相比一重、二重,无论在规模、技术和投入上都无法与之抗衡,但上海有较强的综合配套能力和社会承载能力,通过自身努力,上重完全能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型机械的制造基地。要摆脱困境,先从订单着手。吕亚臣敢于“吃螃蟹”,提出“不要怕任务多,不要怕做不出”。宝钢集团一钢公司1780不锈钢轧机机架招标,如此“庞然大物”,上重厂以前从未做过。要不要尝试?吕亚臣的分析是,上重厂具有地理优势,能节约大量运输费用,只需紧急再建一台保温装置就能解决生产条件不足的问题。于是,上重厂一边上规划,一边竞标项目,在两个月内拿下了这一订单。其连锁效应是,上重厂1年多来拿下了16个主轧机机架的订单。企业“年龄大”,内部管理跟不上。吕亚臣下决心打破固有的旧框框,“方向对,不怕骂”。全面推行计时工资制,把工资收入与工时考核挂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通过比价采购,大量节约生产成本……每当改革中遇到困难时,电气集团和上重厂党委与吕亚臣“拧成一股绳”,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在推行计时工资制的第一天,金加工车间只有3名职工上岗开工,上重厂党委书记一行人当夜深入党员和职工家庭做工作,力陈改革好处,第二天,所有职工都上岗了。选来“骏马”,用好“骏马”,上重厂一举抓住难得的市场机遇,今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加63%,明后两年的生产任务也已排满。日前,吕亚臣又提出新目标,构建“质量保证”、“经济运行保证”、“思想行为保证”三大体系,使企业真正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