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以创新思路,集聚优势,协作攻关为特色的上海医学科研模式,推动了本市医学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成就喜人,硕果累累。据统计,200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全国共69项,上海卫生系统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共16项,占全国五分之一。
近年来,为了加快提高上海医学科技和临床医学水平,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努力实现把上海建成亚洲医疗中心城市的目标,上海市卫生局经科学研究和充分调研、组织专家反复论证,在全市组织起多学科、多层面、多中心的大课题攻关协作组,先后就脑卒中、常见恶性实体瘤、肝纤维化、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糖尿病防治关键技术等医学重点项目组织了研究,实行了首席医学专家负责制和核心专家责任制。在他们的组织和支持下,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医疗科研资源的优化组合,使本市对重大疾病诊治和研究呈现良好运转,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以肝纤维化无创伤性诊断指标体系建立及有效干预措施研究课题为例,上海市卫生局组织招标,开展大协作联合攻关。经单位申报、推荐,专家预审和综合复审,确定由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著名的肝病专家曾民德教授为本课题的首席专家,成立了由上海市20余家单位组成的肝纤维化课题协作组。协作组包括病理学组、生化学组、影像学组、西医干预组、中医中药干预组、统计学组等等。课题组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取得了近500例肝组织学标本,这是国内医学科研史上前所未有的。肝脏病理专家对所有标本,按盲法进行病理分级、分期;临床专家筛选和建立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指标和标准;基础专家开发了肝纤维化诊断检测试剂盒。通过协作攻关,仅肝纤维化重大项目已有四项科研成果通过了科研鉴定,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临床专家还开发了苦参素、肝平胶囊、柔肝冲剂三种药物,其中已有两项成果获得了国家新药证书,扶正化淤治疗肝纤维化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课题组织管理模式被庄辉院士等全国同行誉为“上海模式”。
此外,协作攻关的一系列重大项目频频报喜。如脑卒中重大项目已完成专家验收,部分攻关内容如脑卒中康复研究项目等已列入国家“十五”攻关计划,由上海牵头、“肿瘤复发转移检测与干预”、“疑难高危冠心病和胰岛素抵抗高血压优化方案”及“糖尿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按计划合同运行良好。其中,“高转移人肝癌裸鼠模型和细胞系的建立、研究与应用”项目已荣获今年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