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拥堵 上海市各方齐行动
来自交通部门的反馈信息,最近一段时期,本市道路拥堵情况比较严重。以下一些镜头,相信许多老百姓感同身受:早晚高峰时,南浦大桥就像停车场,车行十分缓慢;下午3点多一点,延安东路隧道浦东进口外的车子已经排起“长龙”;高架上下匝道,当两根道并成一根道时,车子前行变得十分困难,没有高超的车技,休想“插档”……
交通拥堵降低了通行效率。据统计,今年9月至11月,公交车30分钟以上的行车大间隔达到了300余次。缓解交通拥堵,已迫在眉睫!在市领导亲自指挥下,上海市交巡警总队、城市交通管理局、市政工程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本周开始紧急行动,为迎接今冬明春的客流高峰及春运提前“热身”,具体措施将陆续推出。
拥堵事出“新”因
目前本市道路交通出现的拥堵,不同于上海过去因道路交通设施供给不足造成的拥堵,而是上海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机动车数量节节攀升、市政建设快马加鞭、出行客流和运输物流不断增加,等等,都是造成道路交通拥堵的新因素。
据统计,2000年本市机动车总数为104万辆,而今年上半年已跃升到129.3万辆,预计年底还将摸高至135万辆左右,其中还不包括沪上使用外地牌照的车辆。机动车数量上升反映了上海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但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平添了不少压力。与此同时,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新一轮发展,上海市政工程也是马不停蹄,今年仅管线施工工程就达1200多项。大规模施工进一步加剧了道路与交通之间的矛盾。
交通拥堵与出行客流的上升也有很大关系。今年1至10月,市域公共客运总量同比上升了8%,其中轨道交通客流上升了25.6%,地面公交和出租汽车客流分别上升了3.5%和18.1%。目前,本市城市交通行业有公交车1.8万辆、出租车4.6万辆、营业性货运车12万辆、公路长途客车1400辆,车辆总数在全市机动车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仅为14%。尽管比例不高,但这些交通营运车辆大部分车身比较大、运行频繁、占路时间长,公交车又设站运营,出租车路边扬招,且主要在中心城区跑,因此对道路状况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交通局:“加减法”一起做
轨道交通继续增加运能。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年底前各增加1列车,2号线年内完成自动信号系统调试,春运期间再增加1列车。明年春运期间,1号线最小行车间隔有望缩短到3分20秒,2号线缩短至4分45秒左右,3号线从目前的9分钟缩短到8分钟。
公交出租实行总量控制。结合新一轮公交改革,交通部门将在不增加总数的情况下,加快车辆更新力度,使年内8米以上公交车达到14722辆,约占公交车总数的80%,高档次VOLVO车达到453辆,中巴车基本退出中心城区。公交车总量的控制与线网结构的调整优化是紧密相连的,交通局已经对人民广场地区与徐家汇地区采取了相应措施,全市公交线路总数已从年初的991条压缩到949条,像西藏路节点配车总数减少了50%,运营班次减少了52%。
与此同时,交通局还将加大行车秩序和营运秩序的整顿,加强车辆管理,杜绝“病车”出场运营。公交车重点整治不规范停车和赖站现象;出租车重点整治随意超车、停车抢客现象;长途客运从严整治途中随意停车上客现象。
交巡警:呼吁更多自觉行动
在不少老百姓看来,交通拥堵与交通管理部门有很大关系。对此,交巡警方面也有苦衷,毕竟交通通行权的分配涉及到利益关系的调整,任何一项交通管理措施的出台都不可能做到“人人满意”。他们认为,管理部门措施进一步到位的同时,更应该呼吁驾车者有更多“自觉行动”,因为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形象。
例如,为了最大程度发挥道路使用效率,驾驶员自觉遵守规则。例如当两根道并成一根道时,国外的驾驶员会自觉按“齿轮原则”行事,即一根道走一辆车,另外一根道再走一辆车,彼此交叉,有序的结果是行车效率的提高;而在上海,我们看到的情况往往是互相抢队,结果大家都走不快。还有,为了保持上海道路的畅通,应提倡公交车驾驶员文明驾车;出租车不随意占路;货运车辆在高峰时再让出一段路面来;等等。据了解,上海交巡警总队已经着手制定一系列缓解道路拥堵的措施,包括合理设置信号配对,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等,意在通过外力促使驾车者提高自觉意识。
市政:大力推广非开挖技术
大规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客观上给上海交通运行和管理增加了难度。但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我们不能因为市政设施的问题而影响交通。为此,他们将在加强施工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加大流动检查力度,主干道、商业网点集聚处还要不间断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坚决堵住源头。一套市区两级应急预案已经制定完毕,12月20日,这个预案就将进入“临战”状态。
另外有一个根本性措施,就是大力推广非开挖技术。据了解,今年上海使用非开挖技术进行管线施工的比例已经占到总量的4.5%,明年这一比例力争达到7%至8%,内环线以内的管线施工尤其要加大推广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市政建设与交通的矛盾。
理性看待拥堵
多管齐下,相信本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会有所缓解。明年开始,随着卢浦大桥、外环隧道的建成使用,越江交通的压力将得以减轻。但我们应该看到,上海道路交通拥堵状况的根本解决,决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上海正加快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随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上海又将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高潮。出行人次的增加,机动车数量的上升和大规模市政建设,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展开,使得改善道路交通拥堵状况的措施与新增的道路交通压力两方面因素会交互作用。预计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本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压力仍会比较大。有关部门恳请广大市民多一分理解,多一分配合,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多为上海大“家”园的畅通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