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青浦区全面推行村级组织综合配套改革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53

  青浦区全面推行村级组织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村级管理制度创新,大刀阔斧撤并村级组织,“消减”村官,减轻农民负担。
  今年4月实施改革以来,青浦区12个镇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有315个建制村撤并为185个村,村干部压缩25%左右。村干部基本报酬由3608.68万元降到1262.1万元,村日常办公经费也由1494.67万元降到876.9万元,两项相加使农民人均减负90元。
  改革前,青浦区不少村规模偏小,如西岑镇有27个村,村均人数仅751人,徐泾镇水产村人数更少,只有367人,但村干部却是“一个都不能少”。村级组织撤并后,降低了管理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还丰富了村自然资源的拥有量,优化了经济资源配置。
  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服务功能,把城镇社区管理模式引入农村。赵巷镇结合农村动拆迁工作,兴建居民新村,建立居委会;徐泾镇根据发展需要,撤村建居或撤村并居。管理机制上也向社区转变,不断拓展为农综合服务站的服务内容和功能,提供幼儿教育、老年娱乐、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民政福利等社会公共服务。在被撤销建制的原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普遍设立社区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服务和方便。社区内还出黑板报、开知识讲座,提升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专业技能层次。
  与村级组织配套改革同步,不断强化“村民自治”管理职能。目前,青浦区村村设立了联系箱、联系卡,建起了公开栏,村务全面公开,做到集体“家底清”,干部“箱底亮”,群众“心底明”。通过构建“镇―村―村民代表(村民)”的民情联系通道,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快速作出回应。
  青浦区还把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作为加强民主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固定下来,明确村级发展的重大事项、村干部的述职评议、村级财务预算、筹资筹劳等事项,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决定。这次改革先行试点的商榻镇,村域调整中形成决策方案,原18个行政村的514名村民代表,参加了村民代表大会,结果表决同意方案的有504名,占98.1%。建立村干部收入保障和激励机制,也是青浦区村级组织综合配套改革中的一项探索。改革村干部收入分配方式,对村“两委”干部基本报酬给予定额补贴,列入地方财政开支,并在银行开设专户“一人一卡”,其中50%按月发放,另外50%与绩效挂钩,同时实行“先审计、后兑现”。一些村干部说,这样做到了“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