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上海市政开创“科技兴路”新局面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00

  A9(沪青平)等三条高速公路年底通车,“上海高速公路收费清分中心、监控中心、应急中心”届时同步开通,一张IC卡就可实现车辆在各公路间的统一收费;外环隧道建成后将在国内首次实施“江底隧道可变交通”新技术,8个车道根据车流状况变换成“五来三去”或“三来五去”……上海市政建设正瞄准世界级水平,全面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创“科技兴路”新局面。
  据介绍,近两年上海市政行业按照市委、市府关于“科技兴路”的战略决策,每年都要拿出几千万元的科研经费用于重大工程建设和城市管理的科研项目攻关,其中仅目前正在建设的黄浦江“三隧一桥”科研项目就投入了3000多万元。将于明年上半年建成通车的“世界第一钢拱桥”卢浦大桥,弯弓跨江,无论在设计、焊接、吊装、抗风、抗震新材料运用,还是在监管和计算机测量控制,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正在建设中的复兴路隧道,也凭借高水平的隧道设计、施工技术,将形成“大车下层走,小车上层过”的独特景观;大连路隧道用“双盾构平行推进法”日夜掘进,沪闵路高架二期工程以“无支架弧型箱梁拼装法”创高架道路新形态。
  “用科学说话”,上海市政建设形成了抵御风险的能力。被称为“亚洲第一沉”的外环隧道,每节管段自重达4.5万吨,面积如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科研人员确立了沉管隧道埋深度、抗震、干坞稳定性控制、混凝土浇制裂缝控制、深基坑稳定施工、隧道岸壁维护等六个关键技术课题,精心攻关。面对前不久第5节管段遭遇的突发险情,施工人员动用GPS定位、三维测探、管底气升成槽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不但成功实现了管段的重新起浮与沉放,还解决了沉管隧道施工中“管段水下位移”这一世界级的技术难题,第6节管段将在下月中旬实施沉放。外环隧道“沉管技术”和卢浦大桥“钢拱桥”技术都被国家科技部、建设部正式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重大工程全面开创“科技兴路”新局面的同时,上海也找到了实施市政工程现代化管理的新突破口。目前,一个包括城市道路管理、城市中小桥梁管理、高架道路管理、大型桥隧管理和路政管理五大系统的“上海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管理系统”,已经管起了上海大大小小的中心城区道路。被称为“四大金刚”的测试车只要从路上开过,就能辨明道路的“健康”状况,为道路养护提供依据。三年后基本建成的“153060”高速公路网络,更将是一个以高科技为依托、具有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黄金通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