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两岸畅想美好未来
12月4日,申城迎来了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获得成功的第一个早晨。市民们络绎不绝地走向书报亭买报纸,虽然成功的消息已经知晓,但还是要仔细读一读新闻,也留下一份珍贵的纪念。
申博成功的当晚,本市杨浦区区委副书记于明黎、宣传部长袁岳滨特地找到“申博”徽标的设计者―――3位年轻的女孩,向她们送去一份祝贺,一份感谢。“申博”徽标的设计者吴琼、邱小燕和刘敏,当时都在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分院视觉系读书。
三个女孩向区领导解释徽标设计的原创思想:形如流水互动、两个色彩斑斓的圆,以变幻的色彩给人以遐想,构成了上海“申博”徽标图案。她们说,世博会是展示各国经济、科技、文化成果的窗口,是世界人民智慧的大团圆,两个圆代表了这个内在的含义;世博会又是交流的舞台,形如流水般的互动,体现了各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开放活力,绿色的流旋象征生命和自然,紫色流旋象征时空、科技和探索,两个圆飞速旋转,逐渐聚焦,以点出世博会的宗旨:汇聚精髓,博采众长。
昨天上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的江欢成、魏敦山等国家工程院院士和设计大师,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表示要为世博会的建筑设计工作出谋划策,奉献精品杰作。他们一致认为,世博会申办成功,等于为上海的城市建设打响了发令枪,我们要站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起跑线上蓄势待发,绘制新的宏伟蓝图,在设计上要体现高质量、高品位、高科技。他们说,每一届世博会同时又是一场建筑设计的展示,1851年英国的“水晶宫”,1889年法国的“埃菲尔铁塔”,1958年比利时的“原子结构模型”等许多传世之作都产生于世博会。作为建筑师,这是千载难逢的极好机遇,我们要以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设计更多的精品、极品建筑。
喜讯传到浦江两岸的那一刻,上海信息产业系统干部职工一致表示,要组织实施好上海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大力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使2010年世博会能够得到与世界级城市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相匹配的软件支持;同时,与有关部门通力配合,及时做好世博会场馆通信管线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确保世博会的通信畅通无阻,让2010年世博会真正成为一次“最精彩、最成功、最难忘”的数字世博会!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外籍华人科学家蒲慕明教授刚回上海就欣闻上海申博成功的喜讯。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憧憬起不远的未来:2010年正逢神经所建所10周年,到那时,衷心希望所里能有更多在国际上叫得响的成果在世博会上展示,让世界科学界看到,在中国、在上海,我们的科学家也能作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上海钢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黄钢祥说,2010年,他所从事的光通讯技术一定会有更大发展,作为上海通讯工程师中的一员,有决心、有能力为世博会提供更加先进的通讯技术支持。上海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叶惠贤激动地说,在我几十年主持生涯中,最令人难忘的要数申博成功的夜晚,我与千千万万上海市民一起在南京路世纪广场共同见证了申博成功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为了这台晚会,全体演播人员奋战了几天几夜,但当喜讯传来时,我兴奋得和大家一起欢呼跳跃。作为一名电视人,我期待着2010年的上海能再次赢得全世界的喝彩。著名昆剧演员梁谷音说,12月3日,是等候申博成功的一天。我主讲的昆剧旦角研修班正好结束,38位学员都在准备考试。但大伙都揪着一颗心,思想也不是很集中。课余时间,话题都集中在“申博能否成功”上。晚上,我早早打开电视,等候出现结果的那一刻。当电视上打出“我们成功了”五个大字时,街上顿时响起一阵阵鞭炮声,我也抑制不住兴奋之情。这是中国的骄傲,上海的骄傲,我为自己是一名上海市民,感到幸运和自豪。到2010年,我年近古稀了,或许已不能亲自上台献演。但我将尽力把自己的艺术教给学生,让他们能在世博会期间,把精美的昆曲艺术展现在世界友人面前。昨天一早,地处浦江沿岸,有着137年历史的江南造船(集团)公司大门前锣鼓喧天,鼓乐齐鸣。几百名身着工装的员工在大门前点燃鞭炮,庆祝中国申博成功。庆祝活动中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在江南大门上空冉冉升起。江南造船(集团)公司董事长陈金海表示,“江南”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是中国产业工人的摇篮。正在为实现中国造船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上海水产大学学生刘晓在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参加了庆祝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太难忘了,太难忘了,我为能够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而骄傲和自豪,中国赢了,上海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