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市领导与上海各界干部群众共庆申博成功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07

  多少多少的期盼终于溶作了喜悦的泪水!
  多少多少的努力终于化成了尽情的欢呼!
  多少多少的追寻终于赢来了今夜的梦圆!
  我们―――成功啦!
  2002年12月3日22时15分,中国的荧屏突然定格,那是一张静止的街景,少顷,一行红字由远而近迅速充盈了整个画面―――“我们成功啦!”全世界听到了这个声音:Shanghai,China!
  这一刻,成就了天大一个巧―――中国申办世博会,简称申博;上海世博会,亦简称“申”博,此申乃是沪之“申”!从申博到“申”博,我们不懈努力,我们不辍追求,我们如愿以偿,我们梦想成真!一千六百万上海儿女在欢呼,十三亿中国人民在欢呼,五洲四海的华夏子孙在欢呼!
  这一刻,在人民广场,在十里外滩,在街道社区,在大学校园,期盼已久的人群沸腾了,森林般的手臂伸向夜空,海啸般的欢呼响彻天宇。
  12月3日晚,市领导刘云耕、罗世谦、韩正、殷一璀等来到世纪广场,与各界干部群众共同欢庆申博成功。
  “中华第一街”上的世纪广场,回响着暴风雨般的掌声,人们在笑,人们在跳,人们在欢唱。大屏幕上一遍遍打出“我们成功啦!我们成功啦!”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突然出现,在人群的头上传递着、波动着,红旗映红了一张张欢畅的脸,激荡着一颗颗兴奋的心。震天的锣鼓敲起来了,无数只气球飞起来了,四面八方的人潮涌过来了,涌过来了……
  来了―――韦唯吗?是韦唯!“与申奥一样,这么高兴的日子,今天晚上多喝点!”韦唯的亮相告白,顿时赢得全场喝彩。申奥成功当晚在北京放歌的韦唯,今天再为申博成功在上海高唱。意犹未尽也欲罢不能,这位来自壮乡的歌唱家,又一次用最地道的壮族民歌,唱出了对上海的深深祝福,“贝呀侬喂,壮家敬酒要唱歌咧,贝侬喂,好似春分过呀过山坡……”
  吴琼、刘敏、邱小燕―――创意“两个圆”申博徽标的三位上海女孩子,在主持人宣布中国申博成功的一刹那,紧紧地拥在了一起,尖叫!蹦跳!大笑!泪流满面的吴琼激动地说,“这段时间,一听到‘世博’,浑身就会一激灵,好像同申博已经骨肉相连了。”那时她们还是大三的学生,校园里一幅征集申博徽标的海报,让同窗的三位从此融入申博。取消了约会,远离了派对,甚至放弃了考研,当看到从上海到巴黎满世界的“圆”,那是一份怎样的满足啊!尽管毕业后各自都找到满意工作,但姑娘们的心还是紧系着世博:“申博成功了,‘两个圆’也要功成身退,下一步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式会标的征集,我们肯定要参加。”昨天的申博给了她们起跑的机会,相信明天“申”博,将带着她们高飞!
  这一刻,黄浦江霎时欢腾。最先从广播中听闻喜讯的出租车司机,欢笑着从车窗里伸出象征胜利“V”的手。陈毅广场上,人们喜笑颜开;五彩华灯下,人们奔走相告。江堤边,一双情侣悄悄地将一只早已准备好的漂流瓶放入江中,微笑着告诉记者,瓶里是一张中英文的请柬:“2010,我们在上海接待您”……百年外滩,再一次见证历史,再一次记载荣耀。那边,南浦大桥的那边,升起了绚丽的礼花,“那边是2010年世博会场馆址所在地,你们看,十年后浦东从陆家嘴到卢浦大桥,世界级的都市滨江风景线将连成一线!”世博规划设计人、同济唐子来教授江畔遥指,其喜洋洋。
  来了―――刚当十天爸爸的廖昌永也来到了世纪广场,他用他那浑厚的男中音引吭高歌:“啊上海,你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千万份骄傲,千万份喜悦……”正是为了祖国的骄傲,为了上海的喜悦,上月,廖昌永告别分娩在即妻子,飞赴巴黎参加申博演出。“今年我为申博歌唱,2010年,我要和我的孩子一起,为中国的世博会高歌。”
  东方双语学校的孩子们,跳着蹦着来了,他们带来了送给国际展览局的礼物―――两条身“穿”唐装的中国龙,围绕着中间一只申博徽标,风起云涌,生龙活现,好一幅双龙戏“珠”图!“我们曾经做了2010颗幸运星,送给国际展览局,今天我们再送上两条中国龙,感谢所有支持上海的朋友们。”
  “蝴蝶夫人”也来了,旅美歌唱家黄英唱起“我爱你,中国”。那熟悉的旋律划过夜空,滚过世纪广场上每个人的心,人们和着声,人们鼓着掌,蔚成一曲大合唱。这位上海走向世界的女儿,尽管在美国早有演出安排,可听到要为申博而歌,毫不犹豫越洋而来。
  王峰来了,带着他那张红彤彤的《期盼》,带着对这个美好城市的诚挚祝福,大步流星跑来了。在一片欢腾的人潮歌海中,不善言谈的小伙终于拔通了安徽家里的电话:“妈,你听见了吗……”竟哽咽语塞。这一切,来得是那样忽然,那样意外呵。毕业于蚌埠大专的王峰,两年前只身闯上海,从《解放日报》上看到申博海报征集启事,为融入上海的明天,他投入申博的海报。可怎么也没想到,毫无背景的自己竟然中了头标;毫无名气的自己竟然与偶像―――另一张申博海报《心愿》的设计者、香港设计师协会前主席韩秉华站上了同一个领奖台!“我祝福上海,海纳百川的上海!”
  “号外!号外!”三十年申城头一次的号外!一张张《解放日报・号外》飞扬街头,庆祝“申博成功”,激情迅燃全城。号外所到之处,人们纷涌上前;号外所到之处,读者争相取阅。上海新客站,出差回乡的汤先生开口就要十张,何为?一问才知,恰逢幸事,机会难得,“给俺乡亲一起乐乐!”徐家汇广场,上柴厂张先生拿着号外看了又看,不过瘾,索性放在头边摆个造型,将手中相机递给记者。喀嚓,一个“历史性时刻”就此定格。浦东八佰伴,两千份号外,行云流水般顷刻告罄。只剩最后一张了,记者顺手放进背包欲予珍藏,一位大姐看见了,三分是笑,七分是求,记者只能“忍痛割爱”。
  “好欢喜在今朝心花怒放,好心情在今朝如愿以偿……”上海戏曲界的台柱名角们来到世纪广场,共歌一曲《今朝迎来好日子》荡气回肠。刚刚唱罢的上海沪剧院当家花旦茅善玉,满脸放光:“前天我带着5岁女儿去超市,遇到市民申博签名,我是握着女儿的小手,一笔一划地签上了她的名字。女儿不解,我说到2010年时你就懂了。”激动之余,这位上海沪剧院院长说,已经在构思一个反映上海百年史的新剧,“明年上演。”
  “好听吗?”《今朝迎来好日子》曲作者屠巴海,从石门路的家中乐颠颠赶来。“这只戏歌联唱里有沪剧的调子、越剧的唱腔,还有淮剧的味道,当时灵感来了,一天工夫写出来,介快,这辈子头趟!”那天拿到歌词,得知上海申博有望,屠巴海激动啊,把自己锁在家里,连电话都给挂起来了,一气呵成,一遍成型。
  “热烈祝贺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人民广场地铁口,上图刚编著的《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81至1940)》新鲜出炉,在冬夜里热销。没一小时,首批亮相的一百本,就被路人争索一空。记者看到,几位姑娘等不及回家,就势坐在地铁口边先睹为快。“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百年期盼,百年托梦,期盼世博会,托梦上海城。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何社长笑道:“中国与世博交缘一百多年,我们总算在今天,把书赶出来了!”
  刘欢!那不是刘欢吗!世纪广场上欢庆的人群再次沸腾。歌,是这样的豪迈―――“我们用脚印,我们用汗水,告诉明天我们可以”!情,是那么的真挚―――“我们有真心,我们用真意,告诉世界我们可以”!
  ……
  欢情似海,激涌上海大街小巷每一个角落。
  快意如潮,荡漾申城千万儿女每一张面容。
  夜已央,兴未阑,人无眠。欢腾,是为昨天的执着;欢腾,是为今天的成功;欢腾,更是为明天的承诺:我们可以,我们能够,我们自信―――中国已有这份幸运,世界必添那片异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