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城建科技“兴路”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73

  从大胆采纳新技术的越江隧道、浦江拱桥,到以新材料、新工艺铸造的高速公路、高架道路,上海城市建设以科技“兴路”。记者12月2日从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获悉,近两年来上海市政行业每年都要拿出几千万元经费用于重大工程和城市管理项目的科研攻关,其中仅投入目前正在建设的黄浦江“三隧一桥”的科研经费就达3000多万元。
  “亚洲第一沉”外环隧道采用国际先进的“特大型江底隧道沉管技术”,工程确立了沉管隧道埋深度、抗震等6个关键技术课题。承担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的上海城建集团,在航运、海事、救捞等方面的全力配合下,采用GPS定位、三维测探、管底气升成槽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解决了沉管隧道施工中“管段水下位移”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此外,外环隧道还将在国内首次实施“江底隧道可变交通”新技术,8个车道届时将根据上下班车流高峰及时变换成“五来三去”或“三来五去”。
  将于明年上半年建成通车的“世界第一拱”卢浦大桥集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等先进技术于一身,无论在设计、焊接、吊装、抗风、抗震新材料运用,还是在监管和计算机测量控制方面,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外环隧道“沉管技术”和卢浦大桥“钢拱桥”技术都被国家科技部、建设部正式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进行重点研究和攻关。
  正在建设中的复兴路隧道,采用了“双管双层隧道”新技术,上层两条小型机动车道,下层一条大型机动车道,充分利用隧道内部空间,大大提高了通行能力。此外,大连路隧道的“双盾构平行推进法”、沪闵路高架二期工程“无支架弧型箱梁拼装法”等施工新工艺,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受到国内外行家的高度关注。
  在重大工程“科技兴路”的同时,上海城市现代化管理方法也不断突破创新。在公路管理方面,A9公路(沪青平)、A4公路(莘奉金)、A30公路(同三段)在年底通车之际,本市将正式开通“上海高速公路收费清分中心、监控中心、应急中心”3个现代化运行管理中心,按国际通行标准实行“跨路收费、统一清分”,无论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如何行驶,只需进入时取一张IC卡、出口时按卡缴费,方便快捷;全市238公里的高速公路收费将全部由计算机系统统一清分,“亲兄弟,明算账”,毫厘无误。而对于高速公路上发生的紧急情况,也将由互相连通的监控中心,统一调度牵引、排故等应急处置车辆,15分钟之内赶到现场。上海“十五”期间建设的“153060”高速公路网将是一个以高科技为依托的具有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金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