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青年进藏当兵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15

  最新消息
  22日:
  300青年赴西藏
  到“世界屋脊”当兵去!后天,本市300名适龄青年响应祖国召唤,将身着戎装奔赴西藏共筑钢铁长城,这是建国以来本市征集进藏兵人数最多的一次。
  上海青年志在西藏守卫边陲。今年有5000多名适龄青年踊跃报名,3000多人递交决心书,其中不乏大学生、高收入的企业职工。各级政府部门认真做好进藏兵征集工作,更激发适龄青年进藏当兵的热情。
  据悉,1997年本市曾有100名适龄青年进藏当兵。他们以奉献为荣、以艰苦为乐,刻苦学习军事技能和科学知识,出色地履行了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上海兵,行!
  ―――访拉萨军分区副司令员吕为民
  “上海兵,行!”当记者与西藏军区拉萨军分区副司令员吕为民谈起进藏的上海兵,他翘起大拇指直夸。
  杨新宇进藏后,在林芝地区边防点当通信兵。那里海拔近3000米,又地处风口。高原反应常使小杨彻夜难眠;气候寒冷,他的手脚常常冻僵。但小杨没有退缩,每次都出色完成任务,得到领导和战友的表扬。一次,部队决定调他到机关当警卫员,这是难得的机会,但小杨放弃了。他说:“我到西藏当兵,就是要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以后,小杨在这批上海兵中第一个入党。
  在特务连,张振宙面对长跑、攀登、潜伏、擒拿、格斗等高强度训练,从没表现出大城市孩子的娇气。登山,曾是他最大的难题。如何攻克?小张“笨鸟先飞”,偷偷加大自己训练量……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他门门训练都得优异成绩,当上了班长,还获得优秀士兵称号。
  对1997年进藏的上海兵取得的成绩,吕为民如数家珍:100人中有80%以上立功受奖,71人分别入党入团,而无一人提前退伍。“他们都是独生子,表现这么出色,不容易啊!”
  老兵的故事
  33年的人生收获
  ―――单杰访谈录
  单杰,黝黑结实,一脸英气,讲起自己进藏当兵的经历,滔滔不绝―――
  我17岁从上海应征入伍到西藏,所在连队驻守在日喀则拉孜渡口,海拔4000米,地理、气候不适应,还缺少蔬菜。没多久,我的嘴唇、脚跟都裂开口子,流血不止,曾想打“退堂鼓”。
  连队领导和老兵们的表现改变了我。多年沐风浴雪,他们关节患疾、指甲凹陷,但每次执行任务时,却毅力惊人。爬几千米高的雪山,过刺骨的冰河,他们都抢着背重器材,还要帮助新兵。尤其是老班长,患有严重的雪盲,双眼红肿,但像牦牛一样拼命干,事事走在前头……我心灵受到了震撼。从此,常用八个字鞭策自己:“当兵为国,吃苦为民。”
  1988年,我调到工布江达县当武装部副部长。经过深入调查,向专家请教,鼓励农民改种冬小麦,发展药材生产……在大家努力下,工布江达县在西藏第一个脱贫。33年西藏生活,我经历了许多,但收获也是最大的。
  感受自己的价值
  谈起进藏当兵的体会,汤建峰说了短短一句话:“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小汤入伍前当过厨师。部队分配他到炊事班,发挥一技之长。果然,小汤把伙食搞得丰富多彩,每顿荤素搭配,能供上两三个菜,还独创了一套制作“高原佳肴”的绝技。很快,小汤被提升为炊事班班长,并获得国家二级厨师证。几年里,小汤多次获三等功和优秀士兵奖。
  在部队领导鼓励下,小汤现已在部队里扎“根”。他说:“这里生活艰苦,但发展空间很大,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新时代的有志青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上海一批批“援藏干部”和适龄青年来到雪域高原,与西藏人民一道,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把上海人民的一腔热血融入西藏的发展。
  这次,上海适龄青年们积极报名,接受祖国挑选,已被批准入伍的300名青年中,有百分之八十是独生子。他们身上显示了勇于吃苦,乐于奉献,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风貌,不愧为新世纪的有志青年。
  听从祖国召唤最光荣
  熟悉裴廉的人纳闷:前一阵子,他还在积极准备报考研究生,近日怎么应征进西藏当兵了?小裴的回答是:“年轻人,听从祖国召唤最光荣。”
  裴廉是个有抱负的青年,很希望自己多一个经历、多一份锻炼,用他的话来说:“这样人生才有意义。”今年,这个华东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四年级学生,原先打算报考研究生。但征集西藏兵的消息改变了他的人生计划:何不去经历这一锻炼?!
  裴廉的决定,使许多人惊讶,纷纷劝他要考虑清楚。母亲也含泪劝告:“孩子,你好不容易从江西老区考进上海名牌大学,眼看能在大城市里过上好日子,却要到西藏去,何苦呢?”对此,裴廉失眠、彷徨,内心充满了斗争……
  “进藏当兵是非常难得而又宝贵的机遇,我为你的决定感到骄傲。”关键时刻,父亲的一番话坚定了裴廉的决心。裴父是位中学教师,常教导学生“要多经风雨,多报效祖国”。儿子,将脚踏实地地实践父亲的“教导”。
  “有人认为我进藏当兵是一时冲动,事实上我在报名前后查过好多资料,一切证明进藏当兵能接受很大锻炼,对人生非常有益。祖国给了我们很好的机遇,我为啥不去选择呢?!”裴廉这样对记者说。
  志在守边疆
  “子承父业”
  有出息
  “富华要到西藏去当兵了。”消息传出,有人上门道喜,祝富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有人表示惋惜,说他放着优越条件不去享受。富华则十分坦然:“当兵是我从小的梦,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对自己成长有帮助。”
  富华是南汇区航头镇果园村居民。其父是当地有名的“富翁”,经营着一家企业,拥有别墅、轿车。富华中学毕业后在父亲企业里当帮手,将来子承父业前程可观。有人为他算了一笔账:目前一年收入三四万元,而且环境优越条件好,何必进藏受苦?
  富华的回答令人敬佩:“男子汉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去,才会更坚强。”他告诉记者:父亲年轻时当过兵,退伍回家乡后,就是凭着部队锻炼出来的顽强毅力和拼搏精神,在创业道路上百折不挠,最终获得成功。“父亲的经历在我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励我到部队去锻炼,到最艰苦的地方摔打。”
  分手时,富华要记者代告家乡父老:“我会珍惜进藏当兵的经历,会给家乡人民争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