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国际商标协会登陆上海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42

  近日,上海家化、上海白猫、交大昂立、杉杉西服、三枪等9家沪上知名企业成为国际商标协会(INTA)的最新成员。有意思的是,在上海市商标协会240多个会员的名单上,这些企业也是榜上有名。虽然目前全上海共有5万多个注册商标,留给两个协会的成长空间很大,但是竞争已经开始了。
  上海家化等企业缘何“一女二嫁”?因为两家协会各有所长。作为国际商标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权威组织,国际商标协会不仅能给中国会员提供成熟的商标维权服务,而且可以成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一块跳板,在境外商标注册等环节上减少进入成本。而上海市商标协会则在政策援助、协助企业异地打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入世后,类似INTA这样的洋协会纷纷登陆上海,对于中国文化和法规制度的陌生,可能让它们暂时“雷声大,雨点小”,但只要假以时日,这些不足都可以通过雇用本地人才加以解决。应该看到,INTA固然有“狼”的一面,但其带来的竞争,对于本土协会而言,处理好了就会产生激发活力的“鲶鱼效应”,其中关键是要过好两道关。
  一道关是牌子要打响。240多个会员与全市5万多个注册商标的对比,说明商标协会目前还不能名正言顺地成为沪上商标界的代言人,而缺乏广泛的行业基础,是行业协会的致命伤。商标协会成立7年来,会员数量始终徘徊不前,虽然年年都有新会员加入,但退会的事情也是年年都有。协会负责人说:“我们的牌子还不够响,很多企业都不知道协会能提供什么服务。”以前商标协会主要着力发展国有企业会员,但不少国有企业对无形资产不重视,所以应者寥寥。为了扩大影响,协会现在已经开始在私营企业里进行自我推广。从抱着国有企业不放,到主动出击找会员,面对INTA的进逼,感到压力的商标协会已经行动起来。
  第二道关是服务上档次。INTA每年1万多美元的会费,照样不愁没有会员。上海商标协会每年的会费只要2000元人民币,但要求减免的会员还是大有人在。这其中,关键还在于服务。接受会员咨询、提供法规培训,这些规定动作协会都能很好完成,但是在怎样为会员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上,就比较欠缺了。除了商标维权外,行业协会还应当具备帮助会员制定相应的商标战略的能力,要适时追踪会员商标在市场上的反响,并为企业提供商标收购的相关咨询,这些正是INTA的强项所在。
  上海市商标协会要过的这两道坎,同样摆在沪上的120多家行业协会面前。能否让洋协会从“狼”变成“鲶鱼”,今后一、两年内就将见分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