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在刚刚结束的节能周上,一个叫“合同能源管理”的名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透露,这个新名词的背后蕴藏着一个才刚刚露出苗头的新产业―――节能服务。
市经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以往一直是政府投入的范畴,企业在考虑降低成本时,很少会从能源上动脑筋。而“合同能源管理”其实就是把“节能”本身看成了有利可图的产业。举个例子,有一家专门的节能公司,向一个企业投入节能设备,使该企业的能耗从1000万元降低到500万元,这对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多出了500万元的利润,节能公司就可以从这500万元中提成回报。这种节能投资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由节能公司投资,二是节能公司和企业双方合资,三是企业向节能公司租用设备。
据悉,这种节能服务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相当普遍,而在上海,目前做这个产业的只有上海节能有限公司一家。目前,有三家企业已经使用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来节能,其中新亚药业有一个投资500万元的节能技改项目已经见效,节能效果超过50%。据介绍,在上海,以后可能会有几百家专业的节能公司。即使上海本地不发展这种公司,那么外地乃至国外的节能公司也会来抢这个市场。
节能服务产业并不仅仅限于节能公司。比如在双方签合同前,需要对这个节能技改项目的前景进行评估,项目见效后需要对节能的效果进行审计,于是就需要有专业的能源评估、能源审计这样的中介机构,而上海在这方面目前还是空白。再如,这样的投资项目,对于节能公司和企业来说都存在风险,于是,就需要引入保险业,但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也还没有这样的业务。看来,这个新产业的成长空间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