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申城农业新天地
目前,作为农业创新的一大着眼点,作为都市农业的一项崭新功能,上海正在努力构建五大服务平台,认真写好农业服务业这篇文章:利用现代化交通,为全国农产品提供周转出口的流通服务;利用优越会展条件,为全国提供一个农产品展示、展销的平台;利用科技、人才优势,为全国提供科技服务;利用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建设成果,为全国提供农产品检测认证服务;利用上海农业网等信息港,为全国提供信息服务。
上海中转走向世界
金秋10月,上海组织全国28家农业企业,携着250多个农产品,组成“集团军”参加马来西亚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农业“集团军”携来的农产品,向世界展示出今日中国农业的最新风貌,在马来西亚引起巨大反响,大大提升了上海乃至全国农业的知名度。参展农业企业令国外同行刮目相看,因此接到了一批农业合作项目。有位外省的农业企业家由衷地说:“感谢上海带我们出道。”
上海,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口岸。今年1至9月,上海口岸出口农产品已达4.33亿美元,其中70%左右的农产品,来自外省市,通过上海这个“中转站”,顺利走向世界。上海这个国内农产品的重要集散中心,正在为建成我国一大农产品出口中心而努力。至今,上海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筑起农产品出口通道,并与丹麦、荷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联手,实施合作培训计划,加快农业对外贸易人才的培养。通过指导实施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带动郊区和外省市建起一批高效农业基地、出口创汇农业基地和外贸型农业龙头企业。总部设在上海的高榕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生产、加工食用菌、保鲜蔬菜出口业务,蔬菜种植基地遍及我国南北各地,产品销往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欧洲。
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把“跨国采购”的目光锁定中国。上海也应时奋发,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物流体系,积极筹划成立“上海跨国采购农产品分中心”。据悉,这个中心将联系全国大型农业企业,把各地的品牌农产品集中在上海常年展示,并定期举行农产品交易会、信息发布会,以及利用网络采购的平台,为跨国采购机构提供采购信息,为国内企业搜寻和选择供应商。可以想见,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畜产、食品、粮油、茶叶等各种农产品,由上海这个中转站,源源流向世界各地。
展销服务大有可为
近日,市农委一位姓肖的老同志,正忙于往全国各地发信,原来2003年的农产品大联展又将来临,那可是又一个全国农产品汇聚上海的盛会。
今年年初举行的首届全国农产品大联展盛况,老肖记忆犹新:
2月1日至4日,山东、江西、广西等23个省市的600多家农业企业,齐聚上海国际农业展览中心,形成一个盛况空前的展示、展销大舞台。原定设250个展台,最后加至280个,直至大大小小展厅都被排得满满。4天大联展,天天人流如潮,参观和购物人流20多万人次,参展企业接获订单10多亿元,现场零售突破1000万元。江西一位农民,去年11月第一次到上海参加展销,在当地无人买的地瓜干,尽管只是落后的麻袋包装,仍然一销而空。这次二进上海,他改进地瓜干的包装,不仅现货卖得11万元,还收到了32张要货订单,其中两位是港商。这位农民兄弟一家,喜得合不拢嘴。
最近2年,上海利用良好的会展场馆,为全国搭建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据统计,仅去年就举办各类展销会30多次,各地参展企业接下订单30多亿元,现场零售2000多万元。山东冬枣,安徽河蟹,江西高山蔬菜等一大批农产品,名声远播国内外。不少参展单位事后感叹:上海真是个大市场,不仅市民的购买力强,商机也多,它是各类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同时,上海的会展场馆也有了颇丰的收益。
农科技术辐射华夏
在江、浙、鄂、皖等油菜主产地,一种被当地人称作“上海油菜”的新品种悄然走俏。这一新品种不仅芥酸、硫苷的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达国际水平,含油量比普通油菜高出3至4个百分点,平均亩产也能提高5%以上,收购价可高出5-7%,大受种植者欢迎。
这个品种,就是上海农科院生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的双低油菜新品“沪油15”。目前,它已成为我国第一个申请国家品种保护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农业部也将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区列为“双低油菜开发带”,要求全国在“十五”期间要完成油菜生产“双低化”,以便显著提高入世后我国菜籽油的竞争力。
上海种源农业在服务全国中迅速壮大。上海培育、繁育的优良种子、种禽、种苗,不断撒向全国各地,去年的销售额接近30亿元。市奶牛育种中心培育的纯种荷斯坦奶牛冻精,已使全国30多个省市的奶牛业进入优质化时代。上海新杨育种中心培育的优质蛋鸡良种“新杨褐”,在全国曾祖代蛋种鸡市场占有率达35%,从而使我国工厂化蛋鸡养殖业靠洋种鸡的历史划上句号。
打造品牌上海认证
在盛产水蜜桃的南汇,有个现象值得玩味:地摊上,一元钱一斤的普通桃无人问津;果园里,5元钱一斤的品牌优质桃,销售商们开着车来抢购。在老百姓心目中,农产品“品牌”的分量正越来越重,因为这些“品牌”代表着“安全、卫生、优质”,因为其品质都通过上海市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的认证。
爱森牌猪肉,产于崇明岛和杭州湾畔,环境优越,品质上佳,但在认证前由于缺乏可信度和知名度,销量徘徊不前。认证后,企业建立起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完善了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产加销一体化,销售大增,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上海星辉蔬菜有限公司生产的优质蔬菜,目前有8个产品通过认证,从而在各大超市门店都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销往日本的蔬菜,由于有通过认证的标志,有完整的文字和图像齐备的“田间档案”,销量连年大幅度增加。今年种下的外销蔬菜还没长成,便已有七成多拿到了日本的订单。
有11家市级质检单位加盟的上海市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技术力量雄厚。目前,中心已形成了产地(或原料)环境及水产品、蔬菜、食用菌、鲜禽蛋、牛肉、小麦等十类农产品安全卫生优质标准。到2002年10月底,共有14家农业企业的37个农产品通过认证,获得上海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称号。
许多外地农业企业为打造品牌,也很想在上海认证。据悉,上海农产品检测认证体系不久便向全国开放。
“三电”飞入千万农家
“三电”之一:“上海农科热线”。今年10月的最后一天,“上海农科热线”值班室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传来河南省郭姓苗木经营者的求助声:他近年种了一批香樟,想在11月份移栽,但不知相关的技术,问附近的技术人员,也都不了解。马上就要移栽了,急得他团团转。此时,有人介绍他打“上海农科热线”。接到求助电话,值班人员立即联系市林业专家给予答复,共提出选择无风天气、带土移栽等7项建议。郭先生认真按照专家建议,香樟移栽进展顺利,这几天他一再表示,要寄一面锦旗给“上海农科热线”。笔者在此采访,被不时响起的电话铃声打断。值班专家方炳初老先生始终热忱回答,哪怕是“一公顷等于几亩地”之类问题,也不厌其烦耐心解答。当日的10多个咨询电话,大多来自外地。据统计,“上海农科热线”从今年8月开通至今,共接到1500个咨询电话,问题涉及种养品种选择、生产技能探究、供求信息印证等方面,答复率100%。系着各地农业经营者的心情,“上海农科热线”正在华夏大地上广泛“传送”。
“三电”之二:“上海农业网”。建立较早的“上海农业网”,目前有“商情指南”、“农业标准化”、“专家咨询”等8个频道和“花海徜徉”、“农业信息港”、“农业大家谈”等特色专题栏目。6000多个上网会员可以非常方便地享有上海及全国的农业政策、农业“四新”技术发展动态、商业机会等即时信息。“上海农业网”还为农产品提供了一个永不落幕的展销“舞台”―――网上农博会,一年多来,已有25个省市的800多种农产品在网上参展,不少企业已在网上成功进行交易。
“三电”之三:农业有线电视网。目前,农业有线电视网正在筹划之中。建成后,将开辟一批农业专题栏目,通过有线电视网送达千万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