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今后几年内,上海每年将有600―700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相关产值每年增加50多亿元。加速前进的采标工作为上海的经济发展装上了一颗“标准芯”。
据悉,截至今年9月,本市累计采标产品数量达到10888项。在汽车工业的651项国际主要标准中,426项已经为我所用,以产品产值计算,采标率达到91%。此外,电子仪表、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的重点产品采标率也已达80%以上。
采标在优化产品结构的同时,也让企业找到了市场。上钢五厂按国际标准生产的轴承,成功行销美国、加拿大、法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上海日用友捷汽车设备有限公司由于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其车内灯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上海的企业已经完成了从“要我采标”到“我要采标”的转变。
当然,采标只是突破技术壁垒的第一层次,只有制定出自主国际标准,才能牢牢把握市场主导权。日前,上海钢铁工艺研究所起草的《钢筋机械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已通过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会议表决,明年将正式发布。这一技术已在全国1000多项重大工程中使用,创造经济效益8.5亿元以上。为更多的国际标准打上“中国制造”、“上海制造”的烙印,将是上海市采标工作的下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