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代表”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个拥有6600万党员的执政党,一个肩负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党,几天后将举行她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正如一些海外媒体所说,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盛会之所以引起世人关注,是因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际地位举足轻重,她未来的道路对整个世纪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因为,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其决策将决定着中国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执著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百年历史昭示:只有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历史不会忘记,毛泽东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奋斗进程概括为两步:一是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二是发展经济,使国家富强起来。他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完成第一个任务,这用了100年多一点的时间。完成第二个任务,也需要100年时间,即到21世纪中叶。
历史不会忘记,1979年12月,邓小平会见外宾时提出了著名的“小康”概念,并将这一构想设计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历史不会忘记,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敏锐地意识到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责任和使命,进一步提出新的“三步走”战略,即: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认为,中国共产党不断创造辉煌业绩的根本原因,在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于党带领人民成功地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实现了泱泱华夏亘古未见的伟大飞跃。民族复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扎实。
不变的航灯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成果。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前进航道有多少险滩暗礁,“三个代表”犹如不灭的航灯,指引民族复兴的航船破浪前行
解读浦东12年的变化,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周禹鹏说,浦东从开发伊始,就致力于构筑一个高层次、外向型、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发展体系,并大力弘扬“争创一流、建功立业、忘我工作、廉洁自律、海纳百川”的浦东精神;同时,构建“小政府”管理模式,提高办事效率,扩大社会就业,为人民办实事。浦东发展12年辉煌历程和根本经验,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华民族发展必须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说,什么时候协调、处理好这三个问题,真正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发生偏离,民族复兴大业就会遭遇曲折和坎坷。
回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流金岁月,恰逢世界多事之秋。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雒树刚说,在这个阶段,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大大高于同期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年均增长、世界年均增长和发展中国家年均增长速度。大致地说,其他发展中国家每走一步,我国就走两步;世界每走一步,我国就走三步;发达国家每走一步,我国就走四步。这是我国发展史也是世界发展史上了不起的成就。
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并不平坦,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执政和改革开放,成为新阶段党面临的两大新考验。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必须有主心骨。这个主心骨,就是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所说的两句话:一句叫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一句叫做“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这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有了这样的主心骨,我们就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庄严的使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历史必将证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从南湖上的一叶轻舟起航,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再次走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关头。如同江泽民所说,“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王修智说,毛泽东提出的200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阶段的任务,到世纪之交,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三的路程,第二个任务从时间上看也已经走了一半。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战略,我们胜利走完了前两步,人民生活总体进入了“小康社会”。
总体进入小康社会,是我国继从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飞跃之后,又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跨越,但进入小康,并不意味建成了殷实、富裕的小康社会。中共中央党校副教授吕书正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过渡阶段,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艰苦努力。
认清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紧紧抓住21世纪头一、二十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不我待,不进则退。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东说,中国能否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中等发达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就看能否紧紧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紧紧抓住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有了充足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