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再过几天,我可以搬进新厂房了”。落户在宝山工业园区的私营企业主谢启忠之所以喜滋滋,得益于市农信社的园区厂商发展贷款。作为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经济形态,园区存在的开发建设投入不足、落户企业流动资金缺乏等问题,被市农信社看作是商机。不断拓展服务空间,截至今年6月底,市农信社向各类园区企业贷款的总户数已达1260家,贷款余额逾49亿元人民币。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瓶颈是担保,市农信社恰恰在担保机制上创新。谢启忠对此深有体会。刚入驻宝山工业园区时,他曾3次向商业银行提出贷款申请,由于是外地私营企业,又无人担保,结果一直没有回音。大场农信社大胆突破常规,对谢启忠的贷款申请采用“回购承诺”的担保形式。即:在尚不能提供土地权证抵押的情况下,先给他150万元的园区厂商发展贷款,用于建造新厂房和补充流动资金。厂房建设期间,由宝山工业园区向信用社提供全额回购谢启忠土地使用权的承诺,待厂房建成、办出所有权证后,再转作抵押贷款。在大场农信社,享受这一贷款的企业有6家;而在市郊各级工业园区,这样的受益者就更多。
除了土地使用权和厂房,园区开发商或入驻厂商都很难取得其他担保支持,而前两者的权证手续往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时间。为使贷款的担保更灵活也更安全,市农信社进行了多种积极探索:比如与当地政府一起创立贷款担保基金。金山区兴塔镇成立担保基金3年来,对工业园区内产品优、信誉好的厂商优先予以担保,累计提供贷款担保1亿多元,坏账仅30万元,坏账率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还比如鼓励园区内企业成立联保组织,互相提供信用担保的支持,信用社向联保组织成员优先发放厂商发展贷款。
园区建设投资按揭化,这也是农信社拓展服务空间的新招,把园区开发阶段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后期的招商引资作为一个整体,给予连贯的一条龙支持。具体地说,就是将大规模的园区开发贷款,通过类似于“住房按揭贷款”的操作方式,分批转化为多笔厂商发展贷款,使入驻厂商可以把原本须用于购置厂房的款项作流动资金周转,大大缓解了在创立阶段资金短缺又告贷无门的矛盾,客观上改善了园区的招商引资环境。对于信用社,这样做既保障了园区开发贷款的还款来源,又没有任何风险的扩张,而是把原先集中于单个园区开发商上的风险分散到了多个入驻厂商个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