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特大功率火电机组、轻轨列车、大型集装箱船舶……这些技术含量高,填补国内空白的“庞然大物”,正一个接一个在上海“新鲜出炉”。10月10日从市经委了解到,上海工业正集中优势,在发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港口机械、芯片母机等多个装备领域,抓紧研制规模更大、技术含量更高的新产品,成为全国重要的重大装备“孵化地”。
看似笨重的各类重大装备,一直被称为工业的“脊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重大工程的相继开工,各类大型技改项目的启动,国内对新一代大型装备的需求与日俱增。面对机遇,上海工业企业一方面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升级原有产品;一方面携手国际巨头,选择国内急需而又量大、面广、前景广阔的重大装备,形成新的突破口。一系列紧贴市场需求的重大装备被“孵化”出来。
电站设备、大型船舶、港口机械等是申城的“传统强项”,上海企业握紧拳头,再登高一步,开发能级更高的装备。30万千瓦的电站设备已不能满足新建大型电站的要求,电气集团推动60万千瓦火电亚临界机组制造工艺迈向成熟,吴泾八期“首战告捷”之后,今年进一步提高机组的自动化、调控、安全稳定等性能,6台60万千瓦机组正在其他省市安装。在此基础上,上海电机厂等企业还首次参与外高桥90万千瓦机组的研制,并具备了独立设计、制造10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能力。技术含量高的环保型船舶日益走俏,沪东中华、江南、外高桥等造船公司,研制大型“绿色船舶”,外高桥造船公司的17.5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轮可避免在海损事故中泄漏燃油,现已拿下7艘定单。振华港机瞄准大型集装箱起重机,研制出世界最大的双小车起重机,起重量达71吨,已有30多台进入国内外市场。
国民经济在发展,全新的领域需要中国自己的装备。借鉴国外技术经验,上海企业在技术含量更高的全新重大装备上“吃螃蟹”。国内已有近20个城市筹建轨道交通,规划线路1000多公里,上海电气瞄准这一市场,通过与阿尔斯通公司的合作,“孵化”出国内最先进的轻轨列车,22项技术参数全部采用了世界一流的设计,成本比进口列车降低30%以上,轨道交通车辆开始朝着年产300辆的目标迈进。国内芯片加工厂建了不少,可工作母机和生产线全部靠进口,上海机床企业开始研制IT专用数控机床,贴片机和划片机今年起开始承接国内订单,而芯片加工关键装备―――光刻机的研发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市经委有关人士介绍,新一代重大装备的研制生产是引领上海工业继续迈上新高地的重要抓手,上海正加快大型工业集团和区县经济的合作,建设新的装备工业园区,带动上海装备工业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