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构筑两岸交流的高层次平台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75

      连日来,位于泉州清源山下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游人逐渐增多,其中不乏回闽探亲的台湾同胞。开馆近三年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以其特有的“五缘”魅力,吸引着来自海峡两岸的众多乡亲。统计显示,自开馆以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已累计接待海内外观众157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13.37万人次。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已经逐渐成为两岸历史文物荟萃点、海峡西岸的旅游新地标,以及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馆藏文物进一步充实 

      去年5月18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要求,闽台缘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加强了对博物馆的配套建设和内部管理,使得博物馆的硬件和软件借以迅速提升。目前,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已征集、复制文物文献近1.5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129件。

      为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关于闽台缘博物馆要加强涉台文物征集的指示精神,博物馆一方面通过扩展征集文物渠道、争取两岸人民对闽台缘历史的热心参与和支持,加大了文物征集力度。同时,博物馆加强与相关部门以及台湾岛内热心人士、文博界人士的联络,争取更多台湾人士参与到闽台缘博物馆涉台文物的收集与展示中来。2008年,闽台缘博物馆征集涉台文物84件,相关部门移送涉台文物95件,同时得到各界捐献的家传文物、谱牒等256件。

      2008年5月,台籍的日本爱知大学教授黄英哲将其珍藏的文物许寿裳先生日记手稿捐赠给闽台缘博物馆,这些文物对展示二战后重建台湾文化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在携文物捐赠闽台缘博物馆时,黄英哲又主动提出要将其珍藏的其他的二战后台湾文化重建的原始档案捐赠给闽台缘博物馆。

  台胞大陆游的旅游目的地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共接待台湾同胞3.32万人次,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台湾同胞13.37万人次。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已经成为泉州接待台湾同胞最多的景点。

      当看到闽台先祖的爱国事迹、了解到闽台先民的渡海创业、筚路蓝缕的艰难历史,不少台湾同胞请博物馆协助故土寻根、衔接家谱,有的团队在岛内就将参观闽台缘博物馆排入来闽行程;随着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在台湾岛内影响扩大,台湾的部分旅行社已将参观“闽台缘”列为组织台胞赴闽观光旅游景点之一。

      在2008年,台湾同胞组团参观闽台缘博物馆的人数持续增长,尤其是来自台湾中南部地区嘉义、彰化、高雄、台南等县、市团队明显增多。其中,包括地方政要、民意机构代表、学者、学生、乡镇组团的基层民众等等。台湾观众中虽然时而也会有人对某个问题、某个陈列的意见不尽认同,但他们对总体展示、参观活动都予以较高评价。而且不少人还热心为博物馆提供相关资料或在台文物收藏信息。

      两岸交流的又一平台

      作为闽台交流的一个平台,2008年,闽台缘博物馆先后接待了台湾访问学者200多人次,与台湾收藏家联合举办了2个大型展览,与台湾岛内有关文化社团在对口联系、协作办展等方面达成了多个合作协议。

      与金门县联合主办了展示金门风光、民俗风情、传统特产和钢雕、书画艺术的“金门民俗风情展”。这是金门县迄今在大陆最大规模的展示活动,也是台湾地区首次以县政府名义与闽台缘博物馆联合举办活动,为两岸互动形式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展览期间,吸引了各界观众达到3万多人次,活动也受到两岸媒体的高度关注。

      2008年7月,闽台缘博物馆承办了“泉台百家姓族谱联展”暨“泉台百家姓渊源学术报告会”,此次展示族谱资料共有94个姓氏,600多部、2000多册的泉台一脉族谱资料,100多件家传文物,吸引了海峡两岸众多民众参观,并踊跃提供谱牒参展,是迄今为止海峡两岸族谱展示姓氏最多、参与面最广的族谱联展。在泉台百家姓渊源学术报告会上,两岸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两岸同根、泉台一家”,台湾来宾纷纷表示族谱展为两岸同宗同祖认同搭建了新的交流平台,将积极支持以闽台缘博物馆为平台,组织族谱赴台展出,增进两地乡亲相互交流,让台湾乡亲找到自己的“根”。

      2008年10月25日,闽台缘博物馆与全国台联、台湾文史工作室联合举办“纪念台湾光复63周年图片文物特展”,展出123幅跨越时空的老照片、100多件来自台湾的契约文书、民俗文物。 (记者 何金 刘益清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