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市加强农业布局调整 产品结构调优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92

  柿子、枇杷、杨梅、猕猴桃、鲜食枣……这些小水果在春申大地能不能种植?日前获悉,正在实施的上海农业形态布局调整,将为10种特色小水果留出一席之地。随着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成,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将更加丰富多彩。
  稻米生产成片,蔬菜分布成带,是上海农业形态布局调整中的重头戏。到2005年,全市粮田总面积将保留在150万亩,其中商品稻米生产以大规模成片化布局为主,呈现出一派“稻菽千重浪”的景象。在崇明岛,以及金山区中北部、松江区西南部,形成两大片商品稻米主产区,其他地区稻米生产则采取相对集中的小片规模化生产。蔬菜生产则呈带状发展,3年内实现上市蔬菜认证率达100%。生产“放心菜”对水、气、土壤等周边环境都有相应的要求,根据具体条件,本市将稳定苏州河沿岸青浦西北部和嘉定南部蔬菜带、宝山中南部蔬菜带、浦东西南部和闵行中南部蔬菜带,同时发展3条新蔬菜生产带,即崇明中东部蔬菜带、黄浦江中上游松江浦南和奉贤北部蔬菜带、杭州湾沿岸南汇奉贤金山蔬菜带。特色作物是上海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重点。今后,本市将致力于发展岛屿柑桔、南汇水蜜桃、松江蜜梨、嘉定葡萄、金山蟠桃、奉贤黄桃和小水果、青浦枇杷和草莓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果品种植区域。
  “十五”期间,本市将合理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并实施梯度转移。外环线以内区域、苏州河和6条支流流域、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以及城市化地区将看不到猪棚牛舍;闵行、嘉定、宝山、浦东新区和松江、青浦不再增加新的畜牧养殖点;金山、奉贤、南汇以及崇明等地区将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的畜禽生产基地。
  与布局结构调整相配套的是产品结构调优。“十五”期间,上海农业向多元化、标准化和特色化生产转变,提升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3年内,本市将全面推广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生产,实现上市农产品达标认证率100%。逐步扩大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达标认证,扩大农产品品牌销售的覆盖率,并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种植产品包装销售和精深加工的比重由2000年的20%提高到2005年的60%以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