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昨天,“世界第一拱”―――上海卢浦大桥的钢拱肋合龙段,由工作船装载,从黄浦江面运至卢浦大桥合龙处下方,被小心翼翼地起吊至大桥钢拱肋位置,静静等待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合龙!
嵌入6米钢构件
远远望去,卢浦大桥的钢拱肋划出优美的弧线,不过,拱肋当中尚剩一个缺口。这个缺口,也就是合龙处,将靠一个长6米多、重达170吨的钢构件,嵌入后完成弧线的圆满。
别看是一步之遥,却并非想象中那般“一蹴而就”。在经历了22个月的紧张施工后,今年8月中旬,卢浦大桥钢拱肋的浦东与浦西之间还差33.8米,最后需要再安上包括合龙段在内的3段拱肋,这3段拱肋的误差不得超过3毫米,是卢浦大桥所有构件中精确度要求最高的。
9月上旬,两段拱肋顺利吊装到位。为确保最后合龙的高精确度,建设者在对多个方案进行权衡后,决定在合龙段浦西侧采用焊接,浦东侧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的施工方案。
每条焊缝都是生命线
施工方案能否顺利实现,前提是质量。卢浦大桥的钢拱肋由134段钢箱子焊接而成,134个钢箱子就是220万根焊条、3万多米长的焊缝。曾经有人说,钢结构卢浦大桥的质量关键就是焊接,每一条焊缝都是大桥的生命线。
100多名焊接工人,被人们誉为卢浦大桥的“钢铁裁缝”。在高达70摄氏度的施工现场,在高空“猫耳洞”般的狭小作业空间,趴着、蹲着、侧着、仰着,甚至用头部支撑,一条条、一层层、一遍遍,用汗水焊接着大桥的生命。
如今,钢拱肋焊接就剩最后一段,“钢铁裁缝”严阵以待,为了最后合龙的质量,他们正一遍遍地精心准备着。
夜间气温最是合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制约卢浦大桥最后合龙速度的关键―――气温。据负责施工的上海建工集团介绍,气温每上升或下降1摄氏度,大桥钢拱肋就会伸长或缩短1厘米左右,而合龙段浦东一端要用4952套高强螺栓来紧固,螺栓直径30毫米,穿螺栓的孔的直径33毫米,气温的变化,可能使螺栓穿不进螺孔。
本着尊重科学的态度,卢浦大桥的合龙必须选择在理想气候条件下进行。在上海气象台的帮助下,技术人员对钢拱肋进行48小时的连续跟踪测量,测得了温度对钢拱肋结构变形的影响程度,经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最后确定了钢拱肋合龙的温度。
据分析,一天中能作为合龙的温度,一次是由高温降到合龙的温度,一次是由低温上升到合龙的温度,而降温合龙比升温合龙更有利。科学预测的结果表明,卢浦大桥主桥钢拱肋最后合龙将在夜间。
可以这样预测卢浦大桥合龙一刻激动人心的场面:当确定的合龙温度达到时,钢拱肋的螺孔一一对齐,施工人员先从中间迅速打入定位销,然后分步安装高强螺栓,卢浦大桥的钢结构拱肋由悬臂状变为合龙状,浦江之上新一轮彩虹将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