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令人肃然起敬的“标准化”一词,如今成了市民生活中频频出现的普通字眼。电梯安全检验标准,装潢涂料化学含量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各式各样的标准,已从文件堆走入寻常百姓家,“标准化”成为市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的见证。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正在致力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一大批与国际接轨、又贴近百姓的新标准不断涌现。在地铁一、二号线实现一票通的背后,有着《城市公共交通IC卡技术规范》这一后盾;随着数字电视的试播,数字电视的标准开始制定;更多的信息化标准正在制定中:电子商务标准、金卡工程标准、数字广播标准、电子政务标准……近年来,本市在大力宣传、实行国家标准的同时,累计出台上海市地方标准150多个。
今天的上海市民对标准化的认知度大大增强。“室内装饰装修有害物质限量”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后,市民在选购涂料、人造板及其制品、建筑材料等家装材料时,都会仔细察看产品检验合格证。主妇们在采购主副食品时,除了要看生产日期、保质期、条形码外,更加注重产品的品牌和认证证书,引入“宇航食品标准”生产或通过“绿色食品”、“上海市安全卫生优质”等认证的产品特受欢迎。时下,添置衣服要看商标上是否印有《甲醛含量限定》的标准记号,从而避免“新衣中毒”;买家电要选带有3C强制认证标志的,就连糟醉食品都要符合《糟卤卫生标准》……
以国标、地标为法律武器,上海市民的维权积极性不断增强。过去出境游,时常会有乘兴而往败兴而归的情形出现,现在市民出境游都要与旅行社签订一份详细的合同,包括旅游起止时间、行程路线、价格、食宿、交通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如果旅行社提供虚假服务信息,擅自改变行程,减少旅游项目,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都会遭到投诉。
更可喜的是,市民还参与到有关标准的制定中来。不久前,16个地方标准通过市质量技监局www.sbts.sh.cn网向市民“求教”,不到一个月时间,400多个上海市民对这些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标准提出了修改建议。从室外广告的安放到托儿所、幼儿园的卫生,从出租车的防劫层到学生的盒饭营养,桩桩件件都给予关注。据悉,今年本市质量技监部门出台的20多项标准,几乎每一项都包含了广大市民的真知灼见,市民的参与大大提高了标准制定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