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尽力助人就业
―――记北站街道就业援助员王秀娟
王秀娟年过四旬,走路风风火火,做事待人却仔细耐心。她曾经是市郊农场的职工,三年前办了协保下了岗,四处打零工、做推销;如今,终于拥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做闸北区北站街道657弄居委会的就业援助员,专门帮助小区里那些大龄下岗失业人员找“饭碗”。
国庆这几天,王秀娟正忙着走家串户,了解居民们的就业情况,并向一些自由职业者宣传社会保障政策:“国庆放假,居民们都在家,正是我与大家沟通的好时机。”
忙中偷闲,王秀娟谈起做就业援助员的甜酸苦辣。今年3月,经劳动部门培训后,王秀娟上了岗。为掌握具体情况,她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地跑,一扇门一扇门地敲;可一些居民对她并不友好,把下岗后的怒气全发到她身上。“讽刺、白眼,还有冷板凳,我全都尝过。但我都能忍受,因为我也像他们一样,经历过到处求职、屡屡碰壁的痛苦。”
凭着这份共同的经历,王秀娟和下岗失业人员诚心沟通,很快掌握了社区内300多名失业人员的情况。
居民小施和哥哥先后下岗,老父母的退休工资要养活小施和哥哥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很艰难。从朋友处得知一家商店要招聘两名保安,王秀娟马上带着小施去应聘,工作了一个月,小施被辞退了。王秀娟又向一家物业公司推荐了小施,面试合格、临去上班时,小施接到通知,岗位被别人顶了。王秀娟不气馁,四处打听,听说大华物业招人,又带着小施上了路。小施终于签了约,可物业公司要小施先拿出一笔费用,购买保安服饰。小施却拿不出这笔钱,怎么办?王秀娟拿起电话,请小施舅舅给予支持。
可一个月后,小施苦着脸,又找到了王秀娟:“公司要解聘我。”王秀娟细问详情,得知小施为了执行大楼保安规定,却与来访的客人吵了架。王秀娟马上赶往小施的公司,请求再给小施一次上岗机会。为王秀娟的真诚所感动,物业公司留下了小施。随后,王秀娟又与小施谈心:“你要好好珍惜这个岗位,一家人需要你照顾。”一番话,说得小施频频点头。现在,小施工作很努力,他说:“我要对得起小王阿姐”。
怀着一腔热忱,王秀娟四处奔波,白天跑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晚上与亲戚朋友联系,寻找岗位,从三月份至今,她已介绍了50余名居民上岗。居民阿兰激动地说:“王秀娟帮我介绍过护工、送报工、保安等多种工作,可我要照顾重残的儿子,无法去做。她又仔细帮我寻觅,终于找到了托儿所清洁工的活。我不仅上了岗,中午还可以回家照看儿子,我们一家感激她。”
王秀娟助人上岗,更向居民们宣传社保政策,维护居民的权益。居民小刘是个自由职业者,靠在弄堂口摆“裁缝摊”过日子。王秀娟得知小刘没有交“两金”,立即上门:“交‘两金’,是给自己未来买一个保障。”小刘感激地说:“我很羡慕别人有社保卡,根本没想到我也能享受社保政策。”在王秀娟的指导下,小刘办理了“劳动手册”和“社保账户”。
为了向居民讲清社保政策,王秀娟利用闲暇时间“啃”完了六本厚厚的政策汇编,一碰到疑难问题,就赶往街道劳动科请教,“83660”咨询热线更成了她的好老师。为了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王秀娟把家务活和照顾女儿的责任,全部交给了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她真诚地说:母亲、女儿和在崇明的丈夫都理解我,支持我。当下岗失业人员拉着我的手,说一句“谢谢”时,我真的感到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