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天文台精益求精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82

  日晷、摆钟、氢原子钟,一分、一秒、亿分之一秒,时间刻度在坐落于徐家汇的“上海钟房”里越划越小,永远无法用“最”字来形容的“精”字,记录着上海天文台从我国标准时间系统发源地,到世界知名天文研究中心的辉煌历程。在天文台130岁生日来临之时,全台职工将心中永无止境的追求目标浓缩成为八个字:“精勤司天、诚信修文”―――一种永恒的天文台精神。
  从寻常百姓家里的摆钟、石英钟,到大多数人闻所未闻的氨分子钟,上海天文台里的“授时员”换了一代又一代。如今,“钟房”里装上了台里自行研制的一组4个氢原子钟,即使走上10万年,它们的误差也不会超过一秒。为确保绝对精确,每天,这里工作人员还要通过地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包括国际时间局在内的各国时间实验室进行高精度“对时”。
  上海与日本鹿岛相距1876公里,设在两地的射电基站“一眼”看出了两个城市间的“爱慕之情”:以每年2.7厘米的速度相互靠近。跳出地球,借助现代空间观测技术,上海天文台每时每刻都在以毫米级的精确度“偷窥”着地球“隐私”:相对于欧亚板块稳定区域,上海每年要向东运动8毫米,而乌鲁木齐每年要向北偏东运动14毫米;每当地球自转年际速率减慢,厄尔尼诺便“卷土而来”,相反,它的“姐妹”拉尼娜就“翩翩降临”。
  孜孜以求的信念年年刷新着天文台精益求精的纪录。迄今为止我国精度最高的地壳运动图,清晰展现出我国地壳运动“西强东弱”的不均匀特性;二三个月前开始试运行的我国第一个城市多功能GPS综合应用网,将常规太空站网获取连续性水汽量序列的时间间隔从12小时,压缩至30分钟,再“狡猾”的灾变性天气也难逃“网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