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加快发展上海国际服务贸易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4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服务贸易的作用日益显著。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国际经贸城市,应该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把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作为上海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国际服务贸易是跨越国界进行服务交易的商业活动。具体来说,是指一国劳动者向另一国或多国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外汇的交易过程,主要包括商贸流通专业服务、金融、保险以及电信等。入世后,随着上海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长,按照WTO项下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普遍原则和根据上海服务业的基本状况,应把扩大国际服务贸易作为新世纪上海构筑新高地、创造新辉煌的战略。目前,上海已向世界各国开放大部分服务贸易项目,上海服务贸易开始进入成长期,产业发展的基础正在形成,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国际服务贸易“舰队型”的市场主体已经出现。
  同时也应看到,上海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仍然需要消除一些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包括:(1)观念因素制约。不少部门和地区对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实物贸易,轻服务贸易的倾向。(2)结构因素制约。目前,上海的外贸结构不均衡,服务贸易出口仍以旅游、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等项目为主。(3)体制因素制约。上海对服务业的管理在体制上较为分散,不同服务门类由不同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缺乏统一规划,同时,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也不尽完善。(4)人力资源制约。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对人才素质和技能的要求很高,但上海对这方面人才需求的缺口依然很大。这与上海的经济地位和发展要求,是很不相称的。
  从全球国际服务贸易竞争的态势,以及我国入世后的客观要求来看,加快发展上海国际服务贸易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
  首先,有利于增强上海的综合服务功能。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依托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服务经济的时代”。比如,目前香港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就高达85.4%。上海与其同为城市型经济体,但在服务贸易方面却差距甚大。为此,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这是上海新一轮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次,有利于保障国家经济政治安全。服务业对外开放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同时又对国家的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压力,许多新兴产业和敏感产业,既关系到民族经济未来的长远发展,又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军事政治安全。我们只有抓住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努力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有效抵御来自各个方面的经济政治风险,并促进国家和各个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第三,有利于促进上海经济的持续增长。目前,国际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不是资源贸易、货物贸易,而是国际服务贸易。据统计,1970年世界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额仅为710亿美元,1999年则高达13400亿美元,不到30年增长了19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7%,不仅超过了同期世界GDP平均增长10.1%的速度,而且高于同期世界货物贸易8-10%的平均增长速度。为此,以第三产业为基础的国际服务贸易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上海要保持GDP的高增长,必须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点。
  鉴于国际服务贸易目前在上海尚处于成长期,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政府的充分重视和积极推进。
  第一,加快制定上海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总体规划。要从战略上重视服务贸易,把国际服务贸易作为提高上海国际竞争力、促进就业、国际收支和经济平衡增长的战略任务,特别是要把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纳入上海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规划的制定要突出重点,注重静态比较优势和将来动态比较优势相结合,定性发展目标与定量发展目标相结合。
  第二,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的第三产业发展仍面临着总量不足、层次不高和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进一步增强上海服务业的整体实力。首先,要继续制定和完善适度向第三产业倾斜的政策,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其次,积极发挥非公经济在发展服务业中的作用,充分调动私营、外资、集体和国有经济一起上的整体优势;此外,尽快提升第三产业构成的层次,在发展商贸流通的同时,把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等知识型服务贸易作为重点。
  第三,积极开拓国际服务贸易的新市场和新领域。为了增强上海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努力提高服务出口的水平和档次。应该根据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瞄准全球服务业的先进水平,继续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旅游等具有相对优势的服务业;大力发展通信、资讯、金融、保险等顺应新技术发展趋势的服务业;着力扶植信息咨询、软件开发等高附加值、高创汇的服务业。服务贸易出口的重点,应放在市场技术容量巨大,贸易壁垒相对薄弱,有较大消费潜力的区域,如旅游、金融、医疗、教育等项目。在区域选择上,应重点拓展欧美发达国家和东亚新兴工业国家。
  第四,进一步加快服务贸易体制改革。服务贸易自由化要求我国服务贸易业必须引入市场化机制,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打破电信、银行、保险等行业垄断和封闭的自我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有较大规模的服务贸易市场主体,不断消除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体制性障碍。
  第五,加强国际服务贸易的法规建设。目前,我国与服务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保险、旅游、知识产权、电信等方面,尚有许多不符合国际运作方式的规定。对此,上海应先行一步,大胆借鉴国际经济法规的基本原则和国际惯例,通过立法,使上海服务贸易的市场更加有序化。
  第六,大力培养国际服务贸易经营人才。服务贸易具有对智力投入依赖性较强的特点。因此,拥有一批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是服务贸易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上海应通过引进国内外专业人才,开展国际服务贸易教育、培训,以及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等途径,为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