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今明两年,上海销品茂的数量将从目前的4个增加到10个以上。专家认为,后来的销品茂如果不变脸,那么上海将出现销品茂“雷同症”。
1997年,当梅龙镇广场在上海出现时,人们惊讶于居然还能有这样的购物方式。1999年8月,当友谊南方商城以销品茂的形式正式亮相时,上海人对“销品茂”有了更直接的感觉。之后,港汇广场、正大广场2个营业面积都在10万平方米的销品茂,也基本克隆了这种方式。
据悉,今明两年,本市将出现销品茂的“生育高峰”,除了东南亚最大的销品茂―――虹桥购物乐园外,万都中心、虹桥上海城、海信广场、康宁广场、新锦江商厦、上海友谊购物中心等销品茂都将新鲜出炉。
市商委秘书长朱成钢表示:“在上海商业的十五规划中,曾规划到2005年,上海将形成3-5个大型的销品茂。但目前销品茂的数量已超过了这个预期目标。为了上海的销品茂能有序发展,希望后来的销品茂和现在的有所不同,否则没有这么多的消费支撑。”
形式:江边也行
“现在上海的销品茂都是造在商业区内的,”市商业信息中心副主任朱桦认为,“从销品茂的外观形态上,能够有所改变。”黄浦江畔有很多亲水建筑,如果能将这些建筑改造成销品茂,这种平房式的江畔销品茂在休闲功能方面就能吸引很多顾客。在一些面积为30-100万平方米的大型生活小区中,往往留有数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这些也可度身订做成为销品茂;此外,销品茂在建筑外形上也可设计成印度式、日本式等,使之具有异国风情。
商品:就要“独此一家”
专家建议,可将一些个性化商品引入销品茂。如在阿姆斯特丹的一些销品茂中,专门出售由荷兰一些小作坊制作的商品,这些商品很多都是独此一件。而在英国的迪本哈姆销品茂中,其自主开发的定牌商品的比例高达到50%,以此凸现商店的个性色彩。
功能开发:以人为本
专家们认为,从配套项目看,上海的销品茂和国外的销品茂已差距不大。但在功能开发上,上海的销品茂是否能更“以人为本”?如上海销品茂中大多都有相机专卖、胶卷专卖和冲印店,但目前它们常常是分散在销品茂的各个角落,如果能让它们集中在一个区域,那顾客采购起来就更方便了。同样,在皮鞋专卖旁,开设鞋油、鞋类配件的专卖;在药店中,增加一些免费使用的医疗器械,这些都让人感觉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