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正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投资者,“到上海办医院”已成为上海吸引投资的新热点。据最新统计资料,目前本市有中外合资、合作医院16所,民办医疗机构104所,个体私人诊所700余所,已形成了中外合作、合资、民办、个体以及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多元化办医新格局,基本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多元化办医为本市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医疗保障是外商投资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外合资、合作医院以提供特需医疗服务为主,中日合资上海厚诚口腔医院从设施到医疗服务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由华山医院与美国医疗国际集团共同投资兴办的上海伽玛医院,率先引进“开颅不用刀,手术不见血”的开颅新技术,挽救了众多脑瘤患者的生命。此外,瑞金医院与日本合作开办的瑞东医院、中美合作的上海太平洋口腔医院等中外合资合作医院也都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及外籍人士前往就医。据了解,本市现有的16所中外合作合资医院中,赢利的占80%。
多元化办医弥补了本市卫生投入的不足,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上海民办医疗机构起始于1986年,一些社会团体、民主党派、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筹建资金,利用空置用房和资金兴办医疗机构。为了弥补政府投入的相对不足,自1992年起先后又有5家地段医院、5家区牙防所进行了股份合作制办医的探索。去年,原上海轻工职工医院经产权转让、改制、属地后成立了本市首家民营股份制营利性的博爱医院。本市民办医疗机构80%以上具有一定的专科特色和特色服务,而且民办门诊部次均费用低于全市门急诊次均费用,受到了患者的欢迎,也吸引了医学人才不断加盟。
多元化办医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提升了本市医疗管理的水平。虹口区牙防所与外方合作成立中美合作上海太平洋口腔医院后,引进了国外服务理念,推出了医务人员站立服务和微笑服务,公开向社会承诺在规定期限内对该院装配的义齿实行“三包”服务。静安牙防所、徐汇牙防所等一批股份制医疗机构率先取消了沿袭多年的午间休息和双休日停诊制度,实行全年无休并开设夜门诊方便患者。仁爱医院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从硬件、软件两方面体验到了星级宾馆的服务水准。现在,愈来愈多的市民开始接受民营医院,博爱医院已被定为医保定点医院,仁爱医院今年上半年有三成多就诊患者是医保对象。
据了解,在“十五”期间,在加强对全市医疗机构数量、规模的宏观调控,加大关、停、并、转、迁力度,调整部分利用效率低的医疗单位的同时,本市将引入市场调节机制,为多元化办医留出适当空间,并鼓励在人口导入区或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区办医。在确保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主导和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适度放开医疗市场,引进社会资金办医和中外合资合作办医,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