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一股爱心热潮在卢湾区涌动:“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卢湾区一中心的小学青年教师自发捐款,为10位困难学生送上精心选购的课外读物;“关爱学生从关心家庭开始”,五爱高中的班主任教师顶着风雨走进每个学生家庭,了解情况……为了让每个学生受到充分、优质的教育,卢湾区建立完整的教师诚信体系,将“三个代表”思想化作职业承诺,为教师树立起师德坐标。
俗话说“一诺千金”,为了让教师们明确自己的责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卢湾区各校纷纷建立教师承诺制,一句话承诺成为教师的从教格言。有的老师承诺“对学生始终面带微笑”,如今已成为孩子们的“好姐姐”;一位心理教师为了“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开通24小时热线咨询电话。师德承诺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向学生公开,接受监督。李惠利中学等学校将每个教师的“一句话诺言”张贴在玻璃橱窗里,不仅让学生和家长“心里有数”,还在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促使教师高标准要求自己,并踏踏实实履行诺言。
针对社会上少数教师热衷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等有悖师德的行为,区教育局推出《教师职业道德“五要五不要”规定》,为师德划定“底线”,不在校内和上班时搞有偿家教、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接受学生及家长的礼金礼品或宴请等,成为全体教师的集体承诺,一项没做到,业绩考核“一票否决”。为了让困难学生得到更多关爱,教师“六必访”制度及时出台,要求教师每学期必须到班上每个“缺损家庭”、“后进生家庭”等6类学生家庭家访,制订帮教策略,为此,中山中学的教师自发承诺:为每一个学习困难学生义务补课,近两年,教师们婉拒家长送来的补课费5400多元,而每次补课的“报酬”,始终是学校提供的一碗方便面。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师德建设必须细化到教师具体的行为习惯中。清华学校曾有个别教师因为用语不当,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为此学校开展了一场评选“教师忌语”的活动,“拎勿清”、“浆糊脑子”、“立即给我出去”等10条过去屡见不鲜的教师“口头禅”入选,并很快在校园里销声匿迹。无独有偶,第一女中、三好中学等也为教师提供了20条学校课堂教学推荐用语:“你的回答虽然错了,但你是动了脑筋的。”“你的回答很有新意,有没有更好的答案?”……充满鼓励和温馨的话语,消除了孩子们的紧张和尴尬,课堂气氛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