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家”为题材,反映南安市农村农耕及生活器具演变历程的“农家博物馆”,春节期间在南安市霞美镇金山村金山小学旧校区免费对外开放,早年农村生产生活用品,古色古香,颇得游人喜爱。
300多件“土宝贝”集中展示
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起居、农耕情节的“博物馆”里,收藏着300多件由村民捐献的“土宝贝”。石磨、石磙、水车、木犁、檑子、织布机、古漆篮、蓑衣斗笠、旧摇篮、古蒸笼等,每一件展品都是过去农民生活的见证。慕名前往参观的黄先生说,来到这里,让人仿佛回到已经逝去的年代。
“你看这弹棉机,已有280多年的历史,我堂兄吴世川的爷爷就是用这套弹棉机,给村里村外的乡亲做棉被。这工具和精湛的弹棉花手艺流传了三代人,直到有专门的工厂生产棉被,这弹棉机才停止了工作,很多年轻人没见过这东西。”75岁的吴端葱老人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农家博物馆”里的“土宝贝”。
小孩吃馒头剥皮让人心疼
金山村老年协会会长吴金斗告诉记者,他从教育岗位退休后,经常和一些年轻人聊天,得知不少人对过去老一辈的生活状况很陌生,40岁以下的人中,有很多不了解以前农民是怎样农耕的,现在一些小孩子吃馒头还要剥皮,这种浪费粮食的现象让他很心疼。
为了能让晚辈们了解过去,珍惜未来,忆苦思甜,在去年的“老年节”时,他发动老年协会的会员把被村民遗弃在杂物间的旧生产用品收集起来。今年春节前,该协会筹建了这个“农家博物馆”,春节期间对外开放,每天都有几百人来观看。(黄书招 黄扬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