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体系启动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613

  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体系项目建设目前已接近尾声,该体系的二期工程―――上海市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系统将于今年11月投入试运行。上海资信有限公司近日特邀澳大利亚TUA公司的信用评分专家来沪举办讲座,对征信局评分及其使用进行深入介绍。
  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体系1999年投入建设,由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开展业务试点。2000年7月1日,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数据库初步建成,出具了我国大陆第一份个人信用报告。在此之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领域尚属空白。1999年6月的统计数字表明,当时全国个人消费信贷余额不足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1%,而一般发达国家的水平约在30%至60%之间。
  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的数据库经过近两年的不断完善、改进,目前已成为信息采集覆盖全市280万市民、联通21个大型数据库和300多个查询网点、月查询量达2万余份的超大型征信数据库系统。
  今年11月将投入试运行的个人信用评分系统,以分值的形式对具有相同信用表现的消费者的行为进行评估和风险预测,为满足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和社会各方面直观了解个人的信用情况提供了解决方案,因此将进一步提高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的服务。由澳大利亚TUA公司开发的信用评分模型向有关信贷管理层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评分工具,它利用统计数字过程,计算申请人的信贷风险,减轻信贷机构的风险。
  据悉,这一分模型依据的数据有:客户的个人资料,如住房、学历等;客户在银行的过往信贷记录;客户拖欠银行贷款的贷款额及被查询资料的次数;以及客户的电讯资料,即客户在电讯公司过往的记录和在不同时期拖欠电讯产品的情况。根据一整套计算风险的方法和对消费者的最后评分,信贷管理层能够对各种风险做出相应的措施,并对客户做出客观的信贷决策,如接受或拒绝。信用评分的基本原则就是:过去的信贷记录能够推测将来的还款能力,因此信用评分通过推算消费者将来拖欠还款的可能性来帮助决策层做出决策。
  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项目的建设成功,不仅消除了存在于金融机构间的“信用盲点”,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促进了上海市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还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提高了市民的信用意识,规范了个人的经济行为。去年,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与移动、联通和市北自来水、煤气公司等单位合作后,这些单位的帐务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不仅客户的缴款及时率大幅提高,一些屡催不缴的客户慑于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的威慑力量,也纷纷归还了拖欠的款项。除此之外,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建立对于规范社会经济秩序,降低社会交易总成本,维护企业的合理权益,以形成消费者、金融机构、社会、商家四方多赢的局面起到直接而积极的作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