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互联网用户突破100万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38

  【最新动态】
  宽带上网将赶超拨号上网
  一网聚起百万用户!
  市现代统计产业发展中心上周发布最新统计数字:上海市国际互联网用户超过了100万户。根据对上海市2100户居民家庭抽样调查,目前市区选择传统拨号上网的家庭占61.7%,选择宽带上网的市民家庭占38.3%,预计以后选择宽带上网的用户比例将逐步赶超拨号上网用户。
  百万用户上网意味着什么?
  网民在增加,网站在变脸。除门户网站,上海电子商务网站和企业网站等发展势头迅猛。今年上半年,通过互联网购物的人次比去年同期激增40%,电子商务行业的领先企业易趣、携程等网站都在上海取得巨大发展;企业网站则有新的“形象展示”,纷纷从原来的“公告板”变为信息交流、网上交易的平台。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上海物流业大步前行。
  【网上生活观察】
  中老年人上网同样精彩
  不要以为互联网的用户都是年轻人。在上海100万互联网用户中,颇有不少“有一把年纪”的网民,他们的互联网生活同样精彩―――
  张海根(石门二路街道党工委书记48岁):每天上班,我都会早到单位半个小时。开电脑、上网,一天的日程安排都在上面,不仅是我,现在我们街道各科室和各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几乎都已经养成这个习惯,我们石门二路街道是市里确定的社区信息化试点街道,现在街道的办公流程靠的全是互联网。开会,原先是先打印会议通知,发下去以后还要打电话确认,现在这一切全省掉,每周五下午,下个星期的会议日程就已经全部上网。
  回到家里,闲来上上网,大到天下事、小到身边事,基本上都有数。我们网上的社区服务中心内容也很丰富。离家不远的环艺电影院今晚有什么好电影,查查就知道。给小孩过生日,到网上订个凯司令的蛋糕,一会儿就能送到家里。
  罗女士(金山区退休公务员57岁):你小青年可别笑话我,我是戴着老花眼镜上网的,不过收发电子邮件的水平,我可不一定比你差。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在美国读书,我上网主要就是看看儿子发给我的电子邮件和照片。金山宽带上网很快,有时儿子还会用声音文件发来他嘘寒问暖的话呢。
  对了,网络还真能解决问题。前一阵子晚上施工吵得人大热天没法睡觉,我看东方网上有个投诉栏目,就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投诉,没想到只过了2天,夜间施工就停止了,东方网上还刊登了我的“百姓来信”。互联网,管用。
  潘女士(味千拉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40岁左右):我可不是搞电子商务的,我开的是面店,但互联网对我的生意来说同样很重要。现在“味千”在上海有十间分店和一个配货中心,原来时不时地到每个门店查看、监督,是我最繁重的任务,时间都花在路上了。现在上海宽带上的图像传输已经不成问题了,于是我就买了一套远程图像监控系统。一试,灵光。
  在每个连锁店的厨房和出餐的窗口装上了监控装置后,现在我只要通过电脑上网进入管理网站,输入我的帐号和密码,各家门店的时景就一目了然。如果我高兴,只要打开连锁店出餐窗口的监控装置,甚至能看到从厨房端出来的面碗里,料放得足不足。说句笑话,互联网现在简直成了我管理生意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互联网前瞻】
  服务为本
  某英语培训网站推出在线听课卡,在外企工作的陈小姐也从朋友那里拿到一张。不久后,原先对上网并不感兴趣的陈小姐开始频频“触网”。“一直想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可我平时实在太忙。现在通过互联网学,时间就能自己掌握。”网上服务市场精彩纷呈,邮件、培训、咨询纷纷在互联网上“跑马圈地”,针对年轻人的短信和语言培训等服务尤其火爆。
  如果互联网不能提供给每个人个性化的服务和需要,让人们网上的生活更精彩,那么“上海100万互联网用户”,不过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数字而已。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中接受过大专以上高等教育的近6成,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年轻人近7成,上海网民的构成情况与此相近。如今网络游戏产业和远程教育产业双双在新经济的逆境中逆风飞扬,就在于抓住了青年网民。
  应用为“王”
  大学毕业后创立IT公司的宋先生“苦熬”2年,最近终于找到了方向。“现在我做的是远程图像传输和互联网结合的一个系统。”最近他接连拿到了2个“大单”。客户之一、原来“没碰过网”的连锁店老板,用了这套系统后管理成本节节下降,如今谈起管理,开始三句不离“网”。
  其实网上买手机也好,网上打电话也罢,形式的改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互联网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商家愿意通过网络做生意,图的不是时髦,而是商务成本的降低。如果网上办公不能提高效率、促进职能的转变,政府也不会高高擎起“电子政务”的大旗。总之,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最先进技术开始追求和百姓生活的最大贴近度,“应用为王”的理念已经渗入了网络经济的每个细胞。个中道理很简单:用户不会为根本没法用的东西买单,哪怕它看上去再美丽。
  【业内专家访谈】
  上海用户“含金量”很高
  罗海蛟(上海市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协会秘书长):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里程标志,100万这个数字,只是上海信息化发展的一个路标。互联网最狂热的时候,互联网经济的规模曾经用用户数来衡量,但今天已经不一样了。用户增至百万,无疑是一个良好的信号,也可以说是上海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网服务业日渐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邵亦波(全国青联委员、易趣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越来越多的上海网民开始通过易趣网买卖东西。在易趣成交的每年6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流中,1/3来自上海;易趣网上所有的买家和卖家中,也有1/3来自上海。上海互联网用户的特点是比较务实:他们既有商业头脑,又非常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另一方面,上海的物流也比较好,这一切形成了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我看来,上海这100万互联网用户的“含金量”非常之高。
  孙建平(上海市信息办副主任):如果说一个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是一首交响乐,那么上海互联网用户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标志着上海信息化发展的乐章已经结束了“慢板”部分的铺陈,正在进入“快板”阶段,上海互联网用户发展的“高潮”已经不远。
  上海市政府正在大力创建信息化社区,社区信息化将不仅是发展电子政务的一个极好的抓手,也将成为扩大上海市互联网用户面的突破口。社区是最贴近老百姓的,只有真真切切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上网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