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万大龄下岗职工再就业
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上海有20多万大龄下岗职工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社会帮助大龄职工再就业的“软环境”优化了,就业市场的“硬骨头”变软了,大龄下岗职工的就业难题如今不再那么难。
上海就业最困难的群体,通常是40岁以上的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即“4050”人员。他们除年龄偏大外,大都历经挫折,往往缺乏良好的学历和与市场竞争对口的专业技能,因此在政府的再就业工作中,向来被视为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针对大龄下岗职工缺乏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近年来,上海狠抓社会化培训,使每一个下岗职工,都能得到全新的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素质。到去年底,全市已有428家培训机构,加入上海劳动部门的职业培训网络。5年多来,共培训近百万人,培训后的就业率达到60%以上,定向培训的就业率达90%。同时,上海还启动了创业培训,成立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免费培训有创业意向的下岗失业人员,以多种形式免费为创业者提供跟踪指导服务;为破解创业者资金不足的难题,有关部门又以开业者申请、专家论证举荐、促进就业基金担保、银行贷款、委托监理的运作模式,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竭力营造了“就业找市场、创业带就业”的良好社会“软环境”,形成就业倍增效应。
去年3月,一项专门促进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4050”工程又在上海推开,以帮助4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男性下岗职工就业。
相关优惠政策
大龄职工下岗后,可到上海职业介绍中心各区县分中心进行求职登记,并接受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服务;只要他们服从安排,政府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安排其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并获相应报酬。对从事保洁、保绿、保养、保安等公益性劳动的大龄下岗失业人员,上海市失业保险基金还将根据困难程度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
根据上海的规定,从事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的大龄下岗职工,其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以不低于政府公布的当年城镇最低工资标准,按上年从业人员实际工资性收入计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分别以16%、14%和1%的费率按月缴纳,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不变。同时,在非正规就业组织从业的大龄下岗人员可参加综合保险,在工作过程中造成第三人身伤害、财物损失或自身伤害致残,可申请保险理赔。
上海还特别鼓励大龄下岗职工自主创业,为此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免费的开业指导、开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根据这些政策,有志创业者可参加由市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举办的各类指导咨询活动;区县、街镇的社区就业服务机构,也为其开办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提供开业咨询、办理认定手续、协调经营纠纷、代办社会保险费等免费服务。同时,有志创业者还可到全市各区县职介所或开业指导服务中心报名参加培训。
对吸纳大龄下岗失业者达一定比例以上的非正规就业组织,三年内免缴财政部门核定的营业税、所得税等多种地方性税收,并免缴除法定的社会保险费以外的其他各类社会性收费。吸纳大龄下岗者达一定比例以上的,在开办初期或发展过程中,发生融资困难,还可申请专门的开业贷款担保。此外,在符合开业贷款贴息条件所规定的贷款金额、个人担保要求与新增就业岗位要求的前提下,还可申请享受一年期的全额或半额贷款贴息。
专家帮你驱除“拦路虎”
两年前,下岗多年的高光泽与几个下岗伙伴办起了一家维修服务社。好不容易接到一个将仓库改装成店面的工程,捧着10万元的支票,从未干过装修的他,竟双手发抖―――要是不能按时按质完工,可得付等额的违约金啊。犹疑畏难之际,他向上海开业指导专家志愿团求助。开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的专家谢茂树及时来到他的身边。
装修工程的头一个“拦路虎”就是设计图纸,否则,连施工许可证都申请不到。谢老师请来了他的同学、建筑设计师王永江。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的高工二话不说,立刻亲临工地,勘测现场,仅用了两个晚上就拿出了设计方案。
有了方案后,上海市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办公室的老专家陶福康前来对口帮教。施工期间,老陶多次去工地手把手讲解,并陪着高光泽一家家选购建筑材料,亲手为他把关;完工后,又亲自到工地帮他验收,直到工程成功交付。
在专家们的扶持下,高光泽步子越迈越大,维修服务社也由开业时的3个人增加到了10多人,头年营业额就有43万元。高光泽说:“我与专家们素不相识,前后竟得到那么多专家的指导,再难的路也能走过去。”
由350余名个人和24家团体单位专家组成的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自愿义务以门诊式、会诊式、结对指导等多种服务形式,为下岗职工开业指点迷津,提供项目论证、市场分析、信贷融资等18个方面的免费指导。由于专家们的帮助,2000多位“原本只是想挣口饭吃”的大龄下岗失业人员,成了高光泽那样的小老板。
上海开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盛祖欢介绍,迄今,这个充满爱心与奉献的专家志愿团,已为5600多名“4050”项目意向执行人提供咨询服务,为380多名开业者推荐贷款4000余万元,还直接创造了万余个就业岗位,间接受益者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