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9月1日起施行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72

  一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法规―――国务院今年4月14日公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今起正式施行。经过近五个月的认真准备,上海贯彻《条例》的各项工作已基本就绪:人员培训到位、质量控制到位、专家入库到位、病史规范到位。更令人可喜的是,与法规的人文性相呼应,举措到位、防范在先的沪上医院已经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集中体现出一种新的人文关怀意识。
  据了解,上海市和19个区县的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医疗事故鉴定中心已全部组建完毕,首批入选鉴定中心的市、区两级专家库人员共400余人,全部是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高级人才,涉及内、外、妇、儿等23个医学专业。
  
为医疗质量设道“闸”
  
为从源头上降低和防范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市卫生局设了道医疗质量控制“闸”:要求各级医院建立质量监控办公室,制定各项严格的诊疗操作常规,严把医疗质量关;要求在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建立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确保急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及时、有效和安全;建立首诊负责制,坚决制止推诿病人的现象等。
  新华医院在全市率先设置质量控制办公室,建立医疗质控“三级网络”,实施质量“告知书”制度。医院每月将考核发现的问题及被扣、加分的原因以书面形式告知每个临床科室,全院41个科室按综合质量考核分从高到低公开亮相。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信访投诉大幅度下降,病人满意度从95.1%上升到97.22%。市六医院在医疗纠纷发生率“名列前茅”的两个科室各设立一名质量管理员,及时发现、纠正诊疗中的不规范现象,今年上半年,两科室的医疗纠纷分别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6%和14.8%。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论证的曙光医院,对照《条例》对质量标准又作了17处补充和修改。
  
写病历不再龙飞凤舞
  
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配套,《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也从今天起开始实施,医生不能草书病历了,而要用正楷签名。
  为让“天书狂草”式的病历在上海医院中消失,岳阳医院率先运转了本市第一个电子病历质量监控系统,将过去手写的病历全线上网,此举能将病人因读不懂“天书”产生的理解偏差、药剂师、护士因“龙飞凤舞”产生的错误操作降到最低点。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工程也已启动,工程首期投入400万元,力求使每一位门、急诊和住院病人都拥有一份电子病历;同时做到:一要保护原始医疗档案,保证它在网上流动时无人可篡改;二要合理授权,不让医生、病人以外的“第三者”调阅病史。
  
就医流程“以人为本”
  
“一室一诊”、注射“男女分室”,在硬件条件并不算好的中山医院已成为现实,医疗服务讲求“以人为本”,成为近日沪上医院的一大亮点。中山还对手术病人实行麻醉科、护士探视制度。儿科医院改革病历卡发放制度,以前是来看一次,发一页病历,麻烦得很;最近,医院特意重新印制了新的病历卡,既规范,又便于保存。市九医院投入300万元在急诊室、病房内添加移动布帘;市六医院的急诊观察床“长出”了护栏和滑动轮,门急诊补液室多了急叫系统,医院还把实验室、研究所等撤出门急诊楼、医技楼,使就医面积扩大了近3000平方米。
  
沟通成必备基本功
  
不会沟通,医疗服务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华山医院过去的手术知情同意书十分简单,只是几条交代一张小纸。现在,每张知情同意书上详细列举手术中可以预见的后果、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不可能预见的情况等,让病人及病人家属充分理解医院采取这些措施的必要性,互相配合把病看好。今年七月起,仁济医院除院长接待日外,还设置主任接待日,为医患提供交流平台。胸科医院更推出“硬性”举措:晋升副高职称后的医生,均要到医务科轮岗3个月,作为今后聘任的条件。为什么?院方认为,医生到医务科轮岗、下病房、下手术室进行医疗质量督查,会增强质量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沟通能力会提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