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专家建议设立长江三角区域性权威机构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60

  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朱荣林等专家向记者介绍,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同国外已经较成熟的都市圈相比,尚是“小弟弟”,必须提高追赶的速度。
  东京都市圈内,全日本2/3的企业在那里都设有办事处。在专家眼里,全球大的都市圈都有能量高度集聚的“定势”―――跨国公司总部、世界银行总部、大型研发机构总部“驻扎率”极高;经济总量占绝对优势,一般在30%以上;高级经营、技术、研发人才云集。最为突出的是,这些大都市圈内,分工明确,资源配置合理,系统效率高,鲜有重复建设。如日本东京湾6个港口,其中最大的千叶港口,为原料输入港;横滨专攻对外贸易;东京港主营内贸;川崎港负责为企业输送原材料和制成品……反观长三角内,近10个港口,港口吞吐结构重复,能力往往被“放空”。
  目前,国内三大都市圈各有特色,京津唐主要有技术优势,长江三角洲则有区位优势,而珠江三角洲制度创新有长处。朱荣林认为,就国外大都市圈的经验来看,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发挥,只有在制度创新“指挥”之下,方能淋漓发挥。例如,在跨区域管理上,纽约都市圈内总体松散,但专业性领域则步调一致,1921年就成立了纽约港和新泽西港的联合港务局,运行至今81年,状态良好。1961年,纽约都市圈内三个州又成立联合交通运输局。需特别强调的是这些联合机构的权利―――是“具支配能力和规划能力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
  再看华盛顿都市圈,成立都市圈委员会,一年预算1000万美元,其中政府出资60%,“契约收入”(公司化运作)30%,另有10%为10名政府成员分摊。而日本,各个城市虽各自为政,但事关都市圈内协同,则由国家决定,哪个城市都不能说了算;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跨越几个州,国家决定成立密西西河管理局,由国家来协调,最后河流开发成功。据朱荣林调查,当区域系统内的“经济单元”处于自然状态下,各个城市间若没有人为地创造条件,其协同效率最大值仅为40%。因此,朱荣林呼吁,长江三角洲必须建立区域性权威机构。

相关阅读